去美元化趨勢加速,人民幣結算量飆升

銀行和經紀商發現,對繞過美元的外匯衍生品的需求正在上升,這主要是由於貿易緊張局勢爲去美元化趨勢增添了緊迫感。金融機構收到的相關交易請求越來越多,其中包括避開美元、涉及人民幣、港元、阿聯酋迪拉姆和歐元等貨幣的對沖交易。此外,還有以人民幣計價的貸款需求,例如印尼一家銀行正在設立人民幣櫃檯。

目前,絕大多數外匯交易使用美元,即使是在兩種本幣之間轉賬。但企業正越來越多地考慮跳過美元作爲中間人角色的策略。

知名策略師Stephen Jen警告稱,可能出現2.5萬億美元的“雪崩”美元拋售,這可能破壞美元的長期吸引力。本週美元的暴跌反映了對貿易緊張局勢的短期擔憂,但美元使用方式和使用對象的結構性變化表明,去美元化將是一個長期趨勢。

技術發展和流動性增加

國際金融研究所中國研究主管Gene Ma表示:“非美元貨幣之間交易的增加,主要是由於技術發展和流動性增加。交易各方覺得,交易價格可能不會比使用美元更低,因此交易自然會增加。”

根據與亞洲各地企業和金融機構員工的談話,繞過美元的嘗試正在加速。新加坡一家大宗商品交易公司的一位人士說,歐洲和其他地區的金融機構越來越多地推出剔除美元的人民幣衍生品。

新加坡一家金融機構的交易員表示,歐洲汽車製造商正在推高對歐元/人民幣對沖的需求。在印尼,一家外資銀行今年將在雅加達成立一個專門團隊,以滿足當地客戶在促進印尼盾兌人民幣交易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

人民幣吸引力上升

全球支付公司Swift的數據顯示,3月份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所佔比例約爲4.1%,遠低於美元在全球49%的使用比例。但中國的一些支付是通過自己的系統完成的,該系統正在迅速增長。根據數據,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的年交易量在2024年達到約17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超過40%。

今年3月,中國投資者和貿易公司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交易的比例達到創紀錄水平。中國的出口商也在加快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扭轉了此前出口商因擔心人民幣走弱而坐擁美元收入的趨勢。

地區 出口增長
東南亞 五年內增長超過80%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沙特阿拉伯 五年內增長超過一倍
美國和歐盟 增速低於上述地區

雖然以人民幣爲基礎的對沖往往比以美元爲基礎的對沖更昂貴,但基礎人民幣貸款的低利率可能意味着,對借款人來說,總成本仍具有吸引力。法國外貿銀行首席亞太經濟學家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你可以以美元融資成本的三分之一爲自己融資。不過,人民幣也有侷限性,因爲離岸流動性並不多。”

過去一年,美元兌主要貨幣的對沖成本有所上升,在去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前夕和今年4月分別出現飆升。期權交易商對對沖美元下跌的需求激增。

特朗普的貿易方式、他明顯願意放棄長期以來的做法,以及他對美聯儲的一再批評,都加劇了一種感覺,即美元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正面臨幾十年來最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