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市場整合與重構:車企組織架構調整應對新形勢

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2025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的核心關鍵詞之一是“整合”與“重構”。據財聯社記者統計,今年1-6月,包括東風、長安、上汽、廣汽及奇瑞、吉利、蔚來等在內的近十家車企集團,通過不同方式對組織架構及流程進行了變革調整,以適應中國汽車行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新形勢。

理想汽車組織架構調整

6月27日,理想汽車發佈全新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將原“研發與供應羣組”和“銷售與服務羣組”整合併入新成立的“智能汽車羣組”,由總裁馬東輝負責,向董事長兼CEO李想彙報。李想表示,此舉旨在支撐智能汽車業務從戰略制定到執行落地,通過端到端經營與深度協同,更有力地支撐面向用戶的價值創造、價值傳遞與經營閉環,爲理想汽車構築面向下一個階段的領先優勢。

吉利汽車私有化極氪

5月7日,吉利汽車計劃溢價收購極氪全部股份,並將其私有化。吉利汽車方面表示,此舉是進一步落實《台州宣言》,聚焦汽車主業,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深化品牌協同的重要步驟,將強化吉利汽車在智能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球競爭力。吉利控股集團CEO李東輝表示,吉利、極氪雙方將把中後臺工作極大程度進行協同,力爭實現節省幾十億元的目標,達到管理費用與營銷費用雙降的效果。

理想與吉利的行動只是當前中國車企資源整合與戰略聚焦調整的縮影。據財聯社記者初步統計,僅今年5月,比亞迪、廣汽、吉利、蔚來、奇瑞五家車企便相繼發出不同領域的內部重整信息,這場始於去年下半年的車圈整合風,正將汽車產業推入新的發展週期。

政策支持與市場挑戰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苟坪在2025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國務院國資委將對整車央企進行戰略性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集中研發、製造和市場等優勢資源,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引領智能網聯變革的世界一流汽車集團。

乘聯分會祕書長崔東樹表示,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初期,部分自主車企掌握足夠的資源,大多施行“多生孩子好打架”策略,旨在通過推出衆多子品牌和產品序列,進行充分內部競爭,以“賽馬機制”替代“相馬機制”,避免個別品牌失利,影響企業整體活力。“車企越來越重視財務健康和單車利潤,因此會選擇戰略收縮,實行品牌融合,以應對競爭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付炳鋒同樣認爲,當前汽車行業盈利能力持續面臨壓力,這要求企業必須進行變革,提升盈利能力。

年份 汽車行業利潤率 變化
2024年 4.3% 較2023年下跌0.7個百分點

國海證券研報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乘用車板塊收入4250.6億元,同環比分別增長8.0%、下滑35.1%,歸母淨利潤143.1億元,同環比分別增長19.2%、下滑9.1%,“乘用車總營收、歸母淨利潤环比表现均弱于汽车整体”。

極氪科技集團CEO安聰慧預計,若極氪迴歸吉利,通過最大化協同,研發投入將降低10%-20%,BOM(物料清單)成本將降低5%-8%,產能利用率將提升3%-5%,營銷服務管理費用將降低10%-20%。

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表示,廣汽集團通過組織架構調整和流程再造,實現了從戰略管控向經營管控的轉變,並推動研、產、供、銷一體化協同。廣汽集團將通過四大改革舉措和五大保障,力爭在2027年實現自主品牌銷量佔集團總銷量的60%以上,挑戰自主品牌年銷量200萬輛的目標。

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強調,讓資源更集中、目標更聚焦、效能最大化,把上汽集團所有的可用資源,匯聚成一股力量。“我們要攥成自主品牌這個強有力的‘拳頭’,狠狠打出去。”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認爲,未來在市場環境變化、政策支持等因素影響下,“可能會有更多車企加入重組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