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財政方案對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影響
特朗普提出的3.4萬億美元財政方案在國會通過後,可再生能源行業因提案中針對風電和太陽能項目的消費稅被取消而稍感寬慰。然而,隨着法案簽署儀式的準備,清潔能源轉型遭遇重大挫折。新法案將逐步取消對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電池板的稅收抵免政策,威脅衆多可再生能源項目。
氣候政策智庫“Energy Innovation”預測,美國國會通過的“大而美”減稅與支出法案將嚴重製約可再生能源的擴張。分析報告顯示,到2035年,預計將有約200吉瓦的風電和150吉瓦的太陽能項目無法按原計劃建成。
這一時段恰逢美國電力需求將迎來持續十年的激增期,徹底扭轉了過去三十年增長乏力的局面。以清潔能源投資大州得克薩斯爲例,到2030年,該州可能需要相當於30座核反應堆(即30吉瓦)的發電能力,才能滿足人工智能(AI)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
可再生能源本有望成爲供電主力。據美國能源信息署數據,去年公用事業規模太陽能佔全美新增發電能力的61%,達30吉瓦。
太陽能發展前景原本更爲廣闊:它不僅是美國最經濟的電力來源,配套的儲能電池技術也已成爲主流解決方案,其建設週期更遠短於天然氣電廠或核反應堆。
更重要的是,前總統拜登2022年簽署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氣候法案曾注入強勁動力。高盛2023年估算,該法案最終將帶動約1.2萬億美元政府投入,並撬動更大規模的私人投資。
但特朗普的新法案不僅廢止或削弱了拜登氣候法案的關鍵條款,更給美國如何爲第一波AI浪潮提供能源保障帶來了巨大不確定性。
項目類型 | 預計無法建成的裝機容量(吉瓦) | 預計年份 |
---|---|---|
風電 | 200 | 2035 |
太陽能 | 150 | 2035 |
年份 | 公用事業規模太陽能新增發電能力(吉瓦) | 佔全美新增發電能力比例 |
---|---|---|
去年 | 30 | 61% |
法案 | 政府投入(萬億美元) | 私人投資撬動規模 |
---|---|---|
拜登氣候法案 | 1.2 | 更大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