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快貿易談判進程,關稅豁免期限臨近

隨着7月9日關稅豁免期限的臨近,美國正在加快與多個國家的貿易談判進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西特表示,美國與多個國家的貿易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相關協議的公佈將推遲至《大美麗法案》通過後,預計從7月4日起將陸續宣佈一系列貿易協定。貝森特和盧特尼克也表示白宮預計在7月9日之前和多個主要貿易伙伴敲定協議。

之前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進展緩慢,主要原因在於美方訴求不夠明確,阻礙了談判進程。目前,美國已逐步明確了對部分非美國家的具體要求,這些訴求能否得到滿足將成爲7月9日能否達成協議的決定性因素。

美國在關稅博弈中的訴求

美國以“對等關稅”作爲談判籌碼,目的在於增加政府稅收、削減財政支出、吸引外資入美、強化供應鏈安全,以及爲美企創造更有利的全球經營環境。

美國擴大商品出口主要集中在能源和農產品領域,這與美國的出口結構密切相關——近五年來,農產品和能源佔美國出口總額的年均比例約爲28%。同時,農民和油氣企業也是特朗普的重要票倉,鞏固農業羣體的政治基本盤,也進一步強化美國的能源霸主地位。

美國採取徵收關稅的核心目標之一便是促進製造業迴流。疫情等全球性危機暴露出過度依賴海外供應鏈的脆弱性。將半導體、醫療用品和先進技術製造等關鍵產業遷回本土,能增強美國抵禦未來風險的能力。

美國一直反對數字服務稅(DST),認爲這類稅種具有歧視性。由於DST通常設置高收入門檻並對服務範圍進行狹窄定義,它們往往豁免本地企業,專門針對Google、Apple、Meta和Amazon等美國大型跨國科技公司。近期,數字服務稅已成爲美國與其他國家間貿易爭端的核心問題。

7月9日可能發生的情況

特朗普政府近期在7月9日關稅豁免期限問題上立場反覆。特朗普本人一度強化了對部分國家提高關稅的威脅,並以此日期作爲截止點,但貝森特又暗示可能會有所延長,以便在9月1日勞動節前達成協議。這種看似矛盾的態度可能是談判策略的一部分,最終決定貿易談判成敗的,仍是雙方在覈心訴求上的實質性妥協空間與關鍵分歧的化解程度。

印度、巴基斯坦、瑞士有望和美國達成貿易框架協議。特朗普雖多次提及"許多國家渴望與美國達成協議",但始終未明確具體對象。而近期他首次在社交平臺上點名印度和巴基斯坦有望達成協議,這一具體表態可視爲貿易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重要風向標。

多數國家仍在積極推動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但進展各有不同。歐盟和日本,由於在貿易談判中與美國存在分歧,其前景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東盟國家,包括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在以往的談判中均展現出誠意,積極推進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且雙方之間沒有明顯分歧。

總體來看,美國以“對等關稅”爲籌碼,迫使貿易伙伴擴大對美國商品的採購、促進製造業迴流、強化供應鏈安全,併爲美國企業營造更有利的全球經營環境。目前,印度、巴基斯坦、瑞士等國有望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或貿易框架協議。而歐盟、日本、韓國以及部分東盟國家仍在談判之中,有可能達成貿易協議或者獲得關稅延期。

儘管“對等關稅”的不確定性降低,但特朗普政府仍握有232條款、301條款等其他加征关税的工具,未來的貿易政策依然充滿高度不確定性。

風險提示:美國爲了達成貿易協定去除不確定性,放鬆貿易談判條件;非美國家爲了儘快達成貿易協定,答應美國訴求;特朗普政府對於未達成貿易協定的國家直接拉高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