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快贸易谈判进程,关税豁免期限临近

随着7月9日关税豁免期限的临近,美国正在加快与多个国家的贸易谈判进程。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表示,美国与多个国家的贸易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相关协议的公布将推迟至《大美丽法案》通过后,预计从7月4日起将陆续宣布一系列贸易协定。贝森特和卢特尼克也表示白宫预计在7月9日之前和多个主要贸易伙伴敲定协议。

之前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进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美方诉求不够明确,阻碍了谈判进程。目前,美国已逐步明确了对部分非美国家的具体要求,这些诉求能否得到满足将成为7月9日能否达成协议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在关税博弈中的诉求

美国以“对等关税”作为谈判筹码,目的在于增加政府税收、削减财政支出、吸引外资入美、强化供应链安全,以及为美企创造更有利的全球经营环境。

美国扩大商品出口主要集中在能源和农产品领域,这与美国的出口结构密切相关——近五年来,农产品和能源占美国出口总额的年均比例约为28%。同时,农民和油气企业也是特朗普的重要票仓,巩固农业群体的政治基本盘,也进一步强化美国的能源霸主地位。

美国采取征收关税的核心目标之一便是促进制造业回流。疫情等全球性危机暴露出过度依赖海外供应链的脆弱性。将半导体、医疗用品和先进技术制造等关键产业迁回本土,能增强美国抵御未来风险的能力。

美国一直反对数字服务税(DST),认为这类税种具有歧视性。由于DST通常设置高收入门槛并对服务范围进行狭窄定义,它们往往豁免本地企业,专门针对Google、Apple、Meta和Amazon等美国大型跨国科技公司。近期,数字服务税已成为美国与其他国家间贸易争端的核心问题。

7月9日可能发生的情况

特朗普政府近期在7月9日关税豁免期限问题上立场反复。特朗普本人一度强化了对部分国家提高关税的威胁,并以此日期作为截止点,但贝森特又暗示可能会有所延长,以便在9月1日劳动节前达成协议。这种看似矛盾的态度可能是谈判策略的一部分,最终决定贸易谈判成败的,仍是双方在核心诉求上的实质性妥协空间与关键分歧的化解程度。

印度、巴基斯坦、瑞士有望和美国达成贸易框架协议。特朗普虽多次提及"许多国家渴望与美国达成协议",但始终未明确具体对象。而近期他首次在社交平台上点名印度和巴基斯坦有望达成协议,这一具体表态可视为贸易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风向标。

多数国家仍在积极推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但进展各有不同。欧盟和日本,由于在贸易谈判中与美国存在分歧,其前景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东盟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在以往的谈判中均展现出诚意,积极推进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且双方之间没有明显分歧。

总体来看,美国以“对等关税”为筹码,迫使贸易伙伴扩大对美国商品的采购、促进制造业回流、强化供应链安全,并为美国企业营造更有利的全球经营环境。目前,印度、巴基斯坦、瑞士等国有望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或贸易框架协议。而欧盟、日本、韩国以及部分东盟国家仍在谈判之中,有可能达成贸易协议或者获得关税延期。

尽管“对等关税”的不确定性降低,但特朗普政府仍握有232条款、301条款等其他加征关税的工具,未来的贸易政策依然充满高度不确定性。

风险提示:美国为了达成贸易协定去除不确定性,放松贸易谈判条件;非美国家为了尽快达成贸易协定,答应美国诉求;特朗普政府对于未达成贸易协定的国家直接拉高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