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7月10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舉辦新聞發佈會,中電聯祕書長、新聞發言人郝英傑發佈《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5》。綜合考慮我國當前階段的經濟增長潛力、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措施,中電聯預計,2025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6%。
據披露,2024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9854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增速較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受一季度低溫、閏年及四季度暖冬等因素的影響,各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9.8%、6.5%、7.6%、3.6%,增速呈現前高後低的特點。
2024年,電力行業積極構建綠電、綠證市場體系,不斷完善交易機制,促進綠電、綠證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全年核發綠證47.34億個,同比增長超28倍。全國綠證交易規模4.46億個,同比翻兩番,其中綠證單獨交易2.77億個,以跨省交易爲主;綠色電力交易綠證1.69億個,以省內交易爲主。
《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5》
(發佈稿)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電力行業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高度的政治擔當,積極踐行“人民電業爲人民”服務宗旨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統籌做好保供電、促轉型、抓改革、強創新、優服務等各項工作,全力以赴保障電力供應、持續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大力推進行業改革創新,實現了電力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發展,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堅強電力保障。
回顧2024,電力發展呈現如下特點:
一、全社會用電量持續增長
2024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9854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增速較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受一季度低溫、閏年及四季度暖冬等因素的影響,各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9.8%、6.5%、7.6%、3.6%,增速呈現前高後低的特點。2024年,第一產業用電量135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4%;第二產業用電量6389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2%,佔全社會用電量的64.8%;第三產業用電量183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9%,佔全社會用電量的18.6%;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493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5%,佔全社會用電量的15.2%。
二、第二產業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貢獻率接近一半,新興產業用電成爲拉動電力消費增長主動力
從用電增量構成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拉動分別達到3.4和1.8個百分點,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爲49.9%和26.3%。第二產業中,高技術及裝備製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0.3%,超過製造業增速5.2個百分點。其中,光伏設備及元器件製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9.2%,新能源整車製造用電量同比增長34.3%,風機設備製造用電量同比增長26.6%,延續了近年來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特點。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快速發展帶動下,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用電量同比增長20.5%;在電動汽車的高速發展帶動下,充換電服務業同比增長51.1%,近幾年來保持高速增長勢頭。
三、電力總裝機保持快速增長
截至2024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33.5億千瓦,同比增長14.6%。其中,水電4.36億千瓦,同比增長3.1%(其中抽水蓄能5869萬千瓦,同比增長15.2%);火電14.4億千瓦,同比增長3.9%(煤電11.9億千瓦,同比增長2.6%,佔總裝機容量比重降至35.7%,同比降低4.2個百分點;氣電1.4億千瓦,同比增長13.9%;生物質發電4597萬千瓦,同比增長4.1%);核電6083萬千瓦,同比增長6.9%;併網風電5.2億千瓦,同比增長18.0%(其中陸上風電4.8億千瓦,海上風電4127萬千瓦);併網太陽能發電8.9億千瓦,同比增長45.4%(其中,光伏發電8.7億千瓦,集中式光伏5.1億千瓦,分佈式光伏3.8億千瓦)。
四、非化石能源發電新增裝機成爲新增主體,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在新增裝機總容量中佔比高達82.6%
2024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4.3億千瓦,同比增長17.2%。其中,新增水電1379萬千瓦,同比增長46.2%(其中新增抽水蓄能753萬千瓦,同比增長38.1%,佔水電新增裝機的54.6%);新增火電5768萬千瓦,同比下降12.7%(其中新增煤電3310萬千瓦,同比下降30.7%;新增氣電1830萬千瓦,同比增長78.5%);新增核電393萬千瓦,同比增長183.4%;新增併網風電8137萬千瓦,同比增長6.8%;新增併網太陽能發電2.8億千瓦,佔全國總新增裝機的比重爲63.9%,同比增長27.7%。非化石能源發電新增裝機3.8億千瓦,佔總新增裝機的87.3%。國家加快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實施“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新增裝機在新增裝機總容量中佔比高達82.6%。
五、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成爲發電量增量主體
2024年,全國發電量10086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其中,水電1425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9%,佔總發電量的14.1%;火電6374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佔總發電量的63.2%;核電450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7%,佔總發電量的4.5%;風電997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5%,佔總發電量的9.9%;太陽能發電839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3.6%,佔總發電量的8.3%。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均保持快速增长,合計發電量同比增加3661億千瓦時,佔全年總發電量增量的58.1%。
六、電網輸配電能力不斷增強,跨區跨省輸送電量穩步增長
截至2024年底,全國電網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迴路長度247.7萬千米,同比增長1.7%;其中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960970千米,同比增長3.5%。全國電網35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82.1億千伏安,同比增長6.7%,其中220千伏及以上公用變電設備容量578067萬千伏安,同比增長4.9%。2024年,全國完成跨區輸送電量924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8%;全國完成跨省輸送電量1995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0%。
七、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
2024年,全國電力系統穩定運行,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年初全國出現大範圍寒潮天氣,多地出現大幅降溫,用電負荷快速增長,華北、華東、南方等區域部分省份在用電高峯時段電力供應偏緊,通過源網荷儲協同發力,守牢了民生用電安全底線。夏季全國平均氣溫達到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全國統調最高用電負荷達到14.5億千瓦,同比提高1.1億千瓦,創歷史新高;華東、華中、西南等區域夏季出現持續高溫天氣,部分時段電力供應偏緊,通過省間現貨、應急調度、需求響應等多項措施協同發力,保障了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未出現有序用電情況。冬季氣溫偏暖,全國最高用電負荷低於上年同期,全國電力供應保障有力有效。
八、電源電網投資持續增長,非化石能源發電投資佔電源總投資高達84.6%
2024年,全國主要電力企業合計完成投資18178億元,同比增長13.9%。全國電源工程建設完成投資12094億元,同比增長13.2%。全國電網工程建設完成投資6084億元,同比增長15.3%。電源投資中,水電投資1154億元,同比增長12.2%;火電投資1879億元,同比增長38.0%;核電投資1419億元,同比增長41.6%;風電投資3163億元,同比增長10.9%;太陽能發電投資4478億元,同比增長1.9%。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同比增長10.0%,佔電源總投資的84.6%。
九、直流工程帶動電網投資增速提升,重點輸電通道建設持續推進
直流工程投資呈現高速增長,投資達到476億元,同比增長227.5%;交流工程5406億元,同比增長8.4%。全國完成配電網投資3216億元,同比增長10.1%。其中,110千伏(含66千伏)電網投資同比下降5.4%;35千伏及以下电网投资同比增長16.1%,佔全國電網投資比重爲40.2%,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川渝、武漢—南昌、張北—勝利等一批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順利投產。
十、電力降碳減污紮實推進
2024年,全國單位火電發電量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強度分別爲13毫克/千瓦時、77毫克/千瓦時和125毫克/千瓦時,同比分別下降約1毫克/千瓦時、持平、持平;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廠供電標準煤耗302.4克/千瓦·時,同比增加0.51克/千瓦時。2024年,全國电网线损率4.36%,同比降低0.18個百分點。
十一、首次發佈中國電力碳足跡因子,填補了國內電力碳足跡因子數據空白
2025年1月21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統計局、國家能源局組織中電聯等單位計算並以《關於發佈2023年電力碳足跡因子數據的公告》,公佈了2023年燃煤發電、燃氣發電、輸配電等碳足跡因子和全國電力平均碳足跡因子(0.6205kgCO₂e/kWh),填補了國內電力碳足跡因子數據空白。
十二、電力可靠性總體保持平穩
2024年,納入電力可靠性統計的水電機組等效可用係數爲93.78%,同比提高0.40個百分點;煤電機組等效可用係數爲92.04%,同比提高0.31個百分點;氣電機組等效可用係數爲92.30%,同比下降0.60個百分點;核電機組等效可用係數爲90.79%,同比提高1.44個百分點;風電機組等效可用係數爲98.45%,同比下降0.31個百分點;光伏發電首次納入可靠性統計,等效可用係數爲99.84%。輸變電方面,納入電力可靠性統計的22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十一類輸變電設施的可用係數保持在99.1%以上。直流輸電方面,納入電力可靠性統計的51個直流輸電系統合計能量可用率爲95.802%,同比降低0.994個百分點;能量利用率爲48.75%,同比提高6.67個百分點。供電方面,全國供電系統用戶平均供電可靠率爲99.924%,同比提高0.013個百分點;用戶平均停電時間6.71小時/戶,同比減少了1.12小時/戶。
十三、電力市場交易規模迅速擴大
2024年,全國完成市場交易電量6179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0%;佔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爲62.7%,同比增長1.3個百分點;佔電網企業售電量比重超過76%,同比增長1個百分點。各電力交易平臺累計註冊市場主體86.8萬家,同比增長16.9%。
十四、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全面提速
2024年,我國電力現貨市場迎來新一輪改革深化,山西、廣東、山東、甘肅4個省級現貨市場及省間現貨市場轉爲正式運行,南方區域電力市場完成首次全月結算試運行,除西藏、香港、澳門、臺灣外,全國30個地區已開展現貨市場運行實踐,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全面提速。2024年10月,省間電力現貨市場轉入正式運行,交易範圍覆蓋國家電網公司和內蒙古電力公司,參與主體超6000家,累計交易電量超過880億千瓦時,其中清潔能源電量佔比達到44%,有效發揮促進餘缺互濟、提高清潔能源消納作用。
十五、新能源參與市場化交易電量過萬億千瓦時,佔全部新能源發電比重爲55%
2024年,爲適應新能源大規模發展需要,新能源入市節奏進一步加快,全國新能源上網電量18351億千瓦時,其中市場化交易電量達10117億千瓦時,佔全部新能源發電的比重爲55%。
十六、綠電綠證交易機制不斷完善,綠證交易規模翻兩番
2024年,電力行業積極構建綠電、綠證市場體系,不斷完善交易機制,促進綠電、綠證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全年核發綠證47.34億個,同比增長超28倍。全國綠證交易規模4.46億個,同比翻兩番,其中綠證單獨交易2.77億個,以跨省交易爲主;綠色電力交易綠證1.69億個,以省內交易爲主。
十七、全國煤電機組年累計獲得容量電費950億元,煤電加快向“兜底保供和系統調節”轉型
2024年,是煤電容量電價政策正式實施的第一年,全年全國煤電機組累計獲得容量電費950億元,折度電容量電價爲2.07分/千瓦時,主要發電企業容量電費獲取率接近90%。容量電價通過固定成本回收機制緩解了煤電企業因利用小時下降導致的經營壓力,推動煤電機組向“兜底保供和系統調節”功能轉型。
十八、新能源投資依然主導電力對外投資領域
截至2024年底,中國主要電力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項目共51個,投資總金額57.20億美元,同比增長29.32%。中國主要電力企業對外投資主要涉及太陽能發電、水電、風電、儲能、配電等領域。從項目數量看,新能源投資在2024年對外投資中依然佔據絕對優勢,約佔總量的76.5%,其中太陽能光伏發電佔比43.1%,風電占比33.3%。
預測2025,全國電力供需呈總體平衡態勢
綜合考慮我國當前階段的經濟增長潛力、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措施,預計2025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6%。全國新增電源裝機仍然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常规电源增量与用电负荷增量相当,特高壓直流投產迎來高峯,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增強;但由於新能源發電裝機佔比持續提升,風、光、水资源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局部地区部分时段电力供应的風险。綜合考慮用電增長、電源電網投產等情況,以及氣溫等不確定性因素,預計2025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呈現總體平衡態勢;迎峯度夏高峯期,部分省級電網電力供應偏緊,通過增購外電、最大化跨省跨區支援等措施,電力供需偏緊局勢可得到緩解;迎峯度冬期間,電力供需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