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國儲能市場投資擴產活躍,計劃總投資額超550億元
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的不完全統計,2025年上半年中國儲能系統集成環節新簽約、開工、投產項目共27個,計劃總投資額合計超過550億元人民幣。全球儲能產業正進入新的週期,儲能行業正式進入市場化競爭階段,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深耕。
GGII預計,2025年全球儲能系統出貨增速將超過40%,預計达到260GWh,儲能鋰電池出貨增速將超過50%,預計超过500GWh。技術方面,鋰電儲能仍占主導地位,規劃產能近300GWh。受益於長時儲能政策支持,上半年新增液流儲能項目5個,規劃總產能約10GWh,主要集中在新疆、河南等地。
區域分佈與投資主體
區域方面,長三角(江蘇、浙江)佔比近三分之一,依託風光配儲、工商儲需求,以及出口便利性,儲能產業正加快集聚。雲南省依託綠電資源(水電、光伏)及電價優勢,吸引海博思創、沃太能源等企業佈局。
投資主體方面,2025年上半年中國儲能市場呈現多元化競爭格局:
- 央國企(如中能建、中車儲能)依託資源整合能力大規模擴張產能;
- 儲能系統集成商(如海博思創、沃太能源)依託技術積累佔據細分市場,進一步擴充產能;
- 電池企業(寧德時代、蘭鈞新能源等)加速向下遊延伸,通過自建系統集成產線實現“電芯+系統”垂直整合;
- 新進入或跨界企業達10家,包括新成立的液流儲能企業、通信設備企業跨界(如中貝通信)等。
投資擴產趨勢
GGII認爲,未來儲能系統集成投資擴產將呈現以下趨勢:
- 主要圍繞新技術擴產,500Ah+大容量電芯下的6MWh+產品、液流電池爲代表的長時儲能技術領域將成爲企業投資熱點。
- 電芯企業切入集成製造,通過子公司、參股或者直接切入集成環節等方式,實現從電芯-PACK-簇-直流側-系統的產品佈局。
- 國內東西部建廠邏輯分化,西部區域更多受資源、市場、政策影響,土地與綠電成本低,且有大量儲能項目建設需求,產能通常服務於本地某個大型項目,東部區域已形成產業集羣,資源整合能力較強,且利於出口輻射全球。
- 海外在地產能佈局加速,新興市場(如中東、東南亞、印度、墨西哥)因電力短缺和產業轉移帶來增長機會,政策上正效仿中國“強配”模式推動儲能發展,而部分國家有本土化需求,帶動企業在當地投資建廠,規避貿易壁壘,實現生產製造本土化。
當前我國儲能產業依然面臨着激烈競爭,企業繼續擴張產能,GGII認爲主要是需求側拉動和供給側升級兩方面的原因。國內新能源裝機激增,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5年1-5月,我國光伏累計新增併網規模近2億千瓦,同比增長57%,帶動配儲規模增長;海外方面,美國、中東等地剛需驅動市場增長。大容量電芯(如625Ah、648Ah、684Ah、688Ah)量產推動儲能系統向大型化、集成化發展,要求儲能系統集成設備向大型化迭代,帶動新產線建設需求增長。
項目類型 | 數量 | 計劃投資額(億元) |
---|---|---|
新簽約 | 10 | 200 |
開工 | 8 | 150 |
投產 | 9 | 200 |
資料來源: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202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