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擬推新法案加速電動車普及,2030年起大型企業及租賃公司全面轉向電動車採購
歐盟委員會正在制定一項新法案,計劃從2030年起要求大型企業及汽車租賃公司全面轉向電動車採購。據布魯塞爾議員估算,該政策將直接影響歐盟約60%的新車銷量,覆蓋約640萬輛/年的市場規模。
這一舉措被視爲加速歐盟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車計劃的關鍵步驟,通過強制企業採購推動電動車普及,進而形成龐大的“保底市場”以降低車企轉型風險。政策草案已進入內部討論階段,計劃2025年夏季末正式公佈並提交議會審批。根據披露細節,Sixt、Europcar等租賃巨頭及擁有車隊的大型企業將被限制僅能採購純電動汽車。此舉旨在繞開直接要求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難題,因充電基礎設施不足、維修成本高企及二手殘值較低,普通用戶對電動車接受度有限。租賃公司和企業車隊的集中採購決策更易受政策影響,從而成爲歐盟綠色轉型的“排頭兵”。
然而,歐洲電動車在租賃市場面臨多重困境:原因包括充電站稀缺性導致的“里程焦慮”(尤其偏遠度假地區)、電池維修成本高,以及3年車齡電動車殘值明顯比燃油車低。強制採購可能推高租金,影響消費者體驗。此外,全面電動化需鉅額投資升級充電設施,而當前歐盟公共充電樁數量僅約65萬個。
車企方面,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主席奧利弗·齊普斯指出,電動化轉型需全面政策支持,包括可再生能源供應、電網升級及原材料獲取。2025年Stellantis(STLA.US)集團警告,若無法滿足歐盟減排目標,其歐洲工廠可能面臨關閉風險。前歐盟專員蒂埃裏·布雷頓更估算,轉型可能導致歐洲汽車行業損失約60萬個就業崗位,尤其在德國、法國等製造大國。大衆汽車因電動化投入過大,利潤率已大幅下降,而特斯拉(TSLA.US)通過向傳統車企出售碳積分年賺十幾億美元,凸顯歐洲車企的競爭壓力。
市場數據揭示政策背後的緊迫性
2024年歐洲電動車銷量約佔新車市場的15%,遠低於2030年55%的減排目標。國際能源署預測,若政策落地,2030年歐盟電動車銷量佔比將達60%,但當前充電網絡建設滯後(僅75%高速公路每50公里設快充站)及電力價格高企(德國居民電價約0.4歐元/度)仍制約普及。此外,中國車企憑藉價格優勢(歐洲均價低30%-40%)持續滲透市場,比亞迪匈牙利工廠投產及寧德時代歐洲佈局,進一步擠壓歐洲本土品牌空間。
年份 | 歐洲電動車銷量佔比 | 減排目標 |
---|---|---|
2024年 | 15% | 55% |
2030年 | 預計60% | 55% |
政策爭議還延伸至貿易領域。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的臨時關稅,引發中方強烈反對。而德國政府則擔憂保護主義削弱產業競爭力。在布魯塞爾的政策博弈中,如何在綠色轉型與經濟可行性間找到平衡,仍是歐盟亟待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