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拟推新法案加速电动车普及,2030年起大型企业及租赁公司全面转向电动车采购

欧盟委员会正在制定一项新法案,计划从2030年起要求大型企业及汽车租赁公司全面转向电动车采购。据布鲁塞尔议员估算,该政策将直接影响欧盟约60%的新车销量,覆盖约640万辆/年的市场规模。

这一举措被视为加速欧盟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计划的关键步骤,通过强制企业采购推动电动车普及,进而形成庞大的“保底市场”以降低车企转型风险。政策草案已进入内部讨论阶段,计划2025年夏季末正式公布并提交议会审批。根据披露细节,Sixt、Europcar等租赁巨头及拥有车队的大型企业将被限制仅能采购纯电动汽车。此举旨在绕开直接要求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难题,因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维修成本高企及二手残值较低,普通用户对电动车接受度有限。租赁公司和企业车队的集中采购决策更易受政策影响,从而成为欧盟绿色转型的“排头兵”。

然而,欧洲电动车在租赁市场面临多重困境:原因包括充电站稀缺性导致的“里程焦虑”(尤其偏远度假地区)、电池维修成本高,以及3年车龄电动车残值明显比燃油车低。强制采购可能推高租金,影响消费者体验。此外,全面电动化需巨额投资升级充电设施,而当前欧盟公共充电桩数量仅约65万个。

车企方面,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主席奥利弗·齐普斯指出,电动化转型需全面政策支持,包括可再生能源供应、电网升级及原材料获取。2025年Stellantis(STLA.US)集团警告,若无法满足欧盟减排目标,其欧洲工厂可能面临关闭风险。前欧盟专员蒂埃里·布雷顿更估算,转型可能导致欧洲汽车行业损失约60万个就业岗位,尤其在德国、法国等制造大国。大众汽车因电动化投入过大,利润率已大幅下降,而特斯拉(TSLA.US)通过向传统车企出售碳积分年赚十几亿美元,凸显欧洲车企的竞争压力。

市场数据揭示政策背后的紧迫性

2024年欧洲电动车销量约占新车市场的15%,远低于2030年55%的减排目标。国际能源署预测,若政策落地,2030年欧盟电动车销量占比将达60%,但当前充电网络建设滞后(仅75%高速公路每50公里设快充站)及电力价格高企(德国居民电价约0.4欧元/度)仍制约普及。此外,中国车企凭借价格优势(欧洲均价低30%-40%)持续渗透市场,比亚迪匈牙利工厂投产及宁德时代欧洲布局,进一步挤压欧洲本土品牌空间。

年份 欧洲电动车销量占比 减排目标
2024年 15% 55%
2030年 预计60% 55%

政策争议还延伸至贸易领域。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的临时关税,引发中方强烈反对。而德国政府则担忧保护主义削弱产业竞争力。在布鲁塞尔的政策博弈中,如何在绿色转型与经济可行性间找到平衡,仍是欧盟亟待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