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規模盛大,參與者衆多,聚焦人工智能領域最新技術進展與商業應用。本文對此次大會從機器人產業、大模型與AI應用、硬件創新以及市場和產業生態進行了概述。近期 AI 領域反彈明顯,多數企業正收益,最高達 50%+,最差 10%-20%;受 WAIC 超預期事件(票價難買、7 月後停報)及 GPT5 影響,行情具備持續性,機構採取高低切策略,模擬倉位維持九成倉高位。A 股計算機 / AI 應用处于贝塔行情,熱點輪換快,缺乏持續性阿爾法收益;企業業績增長平穩(多數收入增長 10%+),AI 收入規模仍小,未達爆發階段。

一、會議基本概況

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規模盛大,參與者衆多,聚焦人工智能領域最新技術進展與商業應用。其中,機器人展區表現尤爲突出,參展廠商數量、展出面積及觀衆人數均創歷史新高 —— 機器人展廳面積較去年提升約 40%,雙足人形機器人本體廠商參展超 40 家,加上工業機器人廠商合計約 60 家,較去年翻倍;靈巧手廠商達 9 家,旋轉關節模組廠商數量顯著增加,一體化成爲行業趨勢。

二、展區特色與技術亮點

分區技術差異顯著

H1 展區:以百度、阿里等大廠爲主,展臺面積擴大,應用展示豐富多樣,端側模型落地進展迅速,如汽車端側模型實現智能交互優化、PC 端線性化端側模型提升文檔處理效率,標誌着 AI 從 0 到 1 的場景突破。

H4 展區:聚焦新興技術與前沿應用,集中展示 AI 在 MDSE(基於模型的系統工程)設計等小衆領域的創新,縮短複雜工業系統設計週期,爲產業變革埋下伏筆。

機器人展區:頭部廠商(智源、宇樹、傅立葉、樂聚等)資源集中,展臺面積大,已進入商業化量產階段。靈巧手、旋轉關節模組等核心部件廠商數量激增,技術成熟度顯著提升。

三、機器人產業:從技術突破到商業化落地

1. 產品與場景進展

工業場景:智源與德瑪科技合作的輪式機器人實現包裹自主分揀,誤差≤5 釐米;飛蜥科技機器人憑藉自研力矩傳感器,可精密抓取玻璃、芯片等易碎品;開普勒雙足及輪式機器人續航能力強,專注物料搬運;銀河通用輪式底盤移動效率高,工廠物料搬運效率較人工提升 3 倍。

商業場景:銀河通用超市分揀機器人表現穩定,連續 8 小時運行零失誤。

康復醫療場景:傅立葉醫療外骨骼機器人已進入國內數十家醫院,助力行走障礙人羣康復;其雙足人形機器人用於認知障礙及自閉症人羣康復陪伴,新一代家庭情緒陪伴機器人 GR 3(外形類似 “大白”)首次公開亮相。

行業數據:頭部廠商 2025 年出貨量預期最高約 5000 臺,多數在 500-2000 臺,合計超 1 万臺。

2. 挑戰與技術方向

目前多數機器人仍需人工操控或自主性不足,需提升 “大腦” 智能水平(多維度感知、自主決策、複雜任務拆解),國內企業在自主性上與海外特斯拉、bigger 等仍有差距。

技術趨勢:旋轉關節模組一體化、靈巧手精度提升;核心部件環節中,編碼器(电涡流編碼器、旋轉變壓器)、減速器(行星 RV 擺線針輪執行器)、絲槓、電機等成爲重點突破方向,涉及亞普股份、雙環傳動、恆立液壓、步科股份等企業。

四、大模型與 AI 應用:從 “數量競賽” 到 “實效落地”

1. 大模型發展態勢

從 2023 年 “百模大戰” 轉向格局收斂,核心廠商持續迭代:商湯發佈 “日日新 6.5” 多模態推理大模型,採用圖文交錯思維鏈設計,推理能力提升且成本下降 70%;mini max 推出開源大規模混合架構推理模型 M1,在視頻大模型、智能 agent 領域應用突破。

國內創業公司在有限算力下實現多模態推理突破,尤其在長視頻理解、企業服務及手機端應用進展顯著;Kimi 大模型海外版本 K2 通過架構優化提升推理能力,成爲海外成熟模型的替代選項。

2. 應用場景與行業聚焦

全行業服務 agent:算力需求(尤其推理算力)激增,大模型聚焦 H 參數能力(編碼、工具調用等),從通用應用向行業滲透。

垂類突破:醫療領域,訊飛深耕 AI 診斷,學習機市場依託 “AI 個性化輔導” 保持高增速;金融領域,金悅星辰與券商合作 “問財 agent”,實現財報分析、研報拆解自動化;工業領域,寶信展示 AI 在鋼鐵行業的能效優化應用。

工業互聯網標杆案例:深元人工智能與海爾集團旗下卡奧斯 COSMOPlat 聯合展臺引發關注,全球首個 L4 級智能體母體系統 MasterAgent 亮相,雙方圍繞工業互聯網核心場景深度合作,實現人才招聘智能化、客戶服務全流程自動化及企業工作流智能調度,進一步釋放 AI 智能體在該領域的潛力。

五、硬件創新與企業動態

1. 智能硬件亮點

出門問問 Tik Note:作爲個人信息終端,支持錄音轉寫摘要、思維導圖及語音交互,構建個人知識庫。

快手靈動畫布:多人實時協作 AR 創作平臺,10 秒視頻生成成本≤10 元,從實驗室階段快速轉化爲生產力工具。

鈦動科技 novels NAVOS:出海營銷 agent,依託大模型提供全鏈路服務,解決本地化成本高、人才稀缺問題。

訊飛多語種 AI 智能屏:透明屏幕支持跨語言無障礙交流,配套新發布的 AI 錄音筆強化場景覆蓋。

2. 企業產品迭代

金山發佈 WPHAI 3.0,靈犀產品從 WPS 工具欄交互轉爲獨立入口,向自主智能體過渡。

商湯物能具身智能平臺:基於自動駕駛世界模型拓展,利用 10 萬個 3D 資產,提升機器人視覺與動作控制能力。

六、市場與產業生態

1. 行情與投資趨勢

近期 AI 領域反彈明顯,多數企業正收益,最高達 50%+,最差 10%-20%;受 WAIC 超預期事件(票價難買、7 月後停報)及 GPT5 影響,行情具備持續性,機構採取高低切策略,模擬倉位維持九成倉高位。

A 股計算機 / AI 應用處於貝塔行情,熱點輪換快,缺乏持續性阿爾法收益;企業業績增長平穩(多數收入增長 10%+),AI 收入規模仍小,未達爆發階段。

2. 產業生態與政策支持

參展企業結構變化:數據標註廠商(如澳鵬中國)客戶從模型廠商轉向企業 / 政府;應用廠商(有道、深信服等)體量上升,純模型廠商減少。

地方政府佈局:以上海爲核心的長三角地區成爲 AI 產業核心帶,通過算力券、應用補貼等政策吸引企業落地,利用本地算力資源構建產業集羣。

中美生態:創業熱度不減,產業新陳代謝活躍,算力爲重點投資領域,優秀人才聚焦 AI 視頻、coding、for science 等特定品類攻堅。

七、總結與展望

WAIC 2025 展現了 AI 從技術研發向商業化落地的加速滲透:機器人產業從 “炫技” 走向實用,大模型從 “參數比拼” 轉向 “價值創造”,硬件與應用持續降低成本、貼近民生。儘管存在智能體同質化、機器人自主性不足等挑戰,但政府支持、資本活躍及技術迭代共同推動行業向前,AI 作爲年輕且充滿活力的產業,未來前景廣闊。

注:本文根據中金、國泰海通等多家券商分析師參加WAIC之後的觀後感整理。如需獲取完整觀後感或圖片支持,可聯繫相關機構或通過大會官方渠道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