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行動引發全球貿易秩序變動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週五截止期限前發起了一系列關稅行動和要求,旨在建立全新的全球貿易秩序。

週三,特朗普宣佈對韓國進口商品徵收15%的關稅,與日本稅率持平,並對印度實施25%的懲罰性關稅,同時批評其採購俄羅斯能源和武器的行爲,向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施壓。隨着泰國和柬埔寨同意停火,與兩國的協議即將達成,這強化了特朗普塑造全球調停者形象的目標。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易卜拉欣透露,特朗普已告知將於週五宣佈對馬徵稅措施。特朗普還以銅製品新關稅震驚市場,在豁免最主流交易品類50%關稅後,紐約銅價創紀錄暴跌。

這場關稅風暴正值8月1日最後期限前夕,白宮此前威脅將對未達成雙邊協議的國家實施對等徵稅——而大多數國家都未達成協議。特朗普宣稱全球稅率將從15%直至50%不等,他相信這些政策能促使製造業迴流、增加政府收入,同時讓他在依賴美國消費市場的出口國面前獲得巨大籌碼。

野村控股首席經濟學家Rob Subbaraman表示,"今天我們看到的細節洪流正應了那句老話:'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退一步看,特朗普基本兌現了關稅威脅。眼下只是噪音太大。"

歐洲股市因科技企業亮眼財報和美國期貨市場樂觀情緒上漲,但亞洲股市下跌,貨幣匯率跌至兩個月低點。

多數國家仍未達成貿易協議,而已達成協議的關鍵細節也相當匱乏——包括潛在豁免條款、投資承諾和原產地規則變更。在特朗普新貿易秩序緩慢鋪開的過程中,這種不確定性與混亂已衝擊全球經濟增長並抑制投資,儘管市場仍保持樂觀。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麗西亞·加西亞·埃雷羅表示:“這些協議都在爭分奪秒地推進——這真的不是一個好兆頭。”她表示,這種強硬的協議迫使各國達成協議,以避免可能出現的更高關稅,但最終可能會給這些國家的經濟帶來更大的損失。

美中關係目前仍保持積極基調。特朗普週三在白宮表示美國將與中國達成"非常公平的協議"。

貿易動態不僅涉及海外。美國消費者和小企業將很快面臨更高運輸成本,特朗普宣佈自8月29日起對價值800美元以下的"微量貨運"徵稅。這類貨運原本是消費者和零售商(許多位於中國)的福音,可實現產品直髮。

巴西多種商品獲得意外關稅豁免,推動其貨幣和股市上漲。同時彭博新聞稱特朗普將於週四上午與墨西哥總統克勞迪婭·辛鮑姆通話,比索應聲走強。

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週三表示與美國的談判可能無法在週五截止期限前完成。當特朗普在Truth Social發文稱加拿大支持巴勒斯坦建國的決定"將使我們很難與其達成貿易協議"後,達成更優協議的前景進一步黯淡。

對韓國15%關稅涵蓋汽車領域,同時包括3500億美元對美投資計劃(涉及能源和造船業)。特朗普表示與日本類似,這些投資將由他親自指導。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在X平臺發文稱,兩國投資基金的90%利潤將回流美國。

對於印度,特朗普威脅稱,除了對印度進口產品徵收25%的關稅外,還將對其購買俄羅斯能源施加尚未明確的額外懲罰。這將使包括服裝和珠寶製造商在內的一系列行業面臨風險。

鑑於中國也大量進口俄羅斯原油,任何有關俄羅斯石油的舉措都可能在與中國的談判中被提及。自2022年美國入侵烏克蘭以來,莫斯科一直是美國的目標。週四油價維持在近六個月來的最高水平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