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策對新興市場股票的影響:市值激增與企業盈利下滑並存

特朗普第二屆總統任期的開局與第一任期相似,均對新興市場股票構成利好。然而,由於其貿易和財政政策正在侵蝕企業盈利,這輪漲勢可能失去動力。

基準MSCI新興市場指數在今年1月至8月連續上漲,這是新興市場作爲資產類別被投資者跟蹤37年來第三次出現此類情況,前兩次分別發生在特朗普首個任期開局的2017年和比爾·克林頓執政的1993年。

儘管投資者今年財富增加了4.3萬億美元,但發展中國家企業正承壓。這些公司未能實現2025年的盈利預期,且已連續13個季度平均表現低於預測水平。盈利預測也已開始下調,表明困境將進一步加深。

股市表現與企業盈利的背離趨勢均由特朗普政策驅動。其破壞性關稅和財政擴張主義削弱了美元的避險吸引力,推動資金尋求替代資產。與此同時,技術限制和貿易壁壘削弱了從韓國到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的收入和利潤增長。

寶盛銀行股票策略師內納德·迪尼奇表示:“我們在全球背景下對新興市場股票保持謹慎,因爲關稅相關風險持續對新興市場情緒構成更大壓力。90天關稅暫停期過後,2025年每股收益預期重回下降趨勢,反映出市場對關稅壓力在今年下半年加劇的擔憂。”

今年初,多數新興市場基金經理預期特朗普的關稅將推遲美國貨幣寬鬆並推高美元需求,因而爲美元走強做準備。這導致發展中國家股票前景疲軟,這些股票通常在美元走強時表現不佳。

但當特朗普的政策最終推動全球投資者分散投資,導致資金從美國流出並削弱美元時,這些假設被徹底顛覆。新興市場成爲主要受益者,投資者看好從亞洲人工智能公司、非洲礦商到前沿市場轉型故事等各種主題。

Tellimer駐迪拜策略師哈斯納因·馬利克指出:“特朗普政府對新興市場的首要積極影響是通過美元走弱實現的。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對美國製衡機制遭侵蝕的擔憂推動資金流入新興市場,而這正是與此問題相關的資產類別。”

儘管情緒驅動的反彈給人留下了新興市場能夠抵禦貿易中斷的印象,但企業基本面卻講述了另一番景象。MSCI 新興市場指數中幾乎一半的公司今年的利潤未能達到分析師的預期,平均比預期低近 8%。大宗商品和工業等出口導向型行業受到的打擊最爲嚴重。

特朗普政策日益成爲財報中業績不佳的理由。三星電子芯片部門季度營業利潤比預期低85%,令投資者震驚。主要拖累因素是美國出口管制導致未售出AI芯片庫存成本上升。

野村控股數據顯示,在特朗普對印度出口徵收50%關稅後,該國股票成爲投資者最大低配標的。美國銀行調查發現,這個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在三個月內從基金經理最看好的亞洲市場淪爲最不受青睞的市場。

捷豹路羅孚母公司塔塔汽車8月初報告淨利潤下降63%,公司歸咎於美國關稅,計算顯示其額外成本達3.41億美元。

這促使分析師開始下調未來12個月盈利預測。MSCI指數平均預期在過去八週下降約1%。即便如此,盈利仍需在未來12個月增長11.4%才能達到當前預期。

特朗普關稅並非拉低企業盈利的唯一威脅。激烈的價格戰也拖累中國消費企業,油價下跌則打擊中東生產商。

寶盛銀行的迪尼奇認爲,投資者可能尚未看到特朗普關稅的全部影響,因爲企業在關稅截止期前加速對美出口。這些"提前出口緩衝"將在未來幾個月逐漸消退。他表示:“對於新興市場的收益而言,這意味着隨着時間的推移,風險狀況將更加傾向於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