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工廠活動受美國關稅政策衝擊,中國製造業PMI意外上升

根據最新私人調查,美國的關稅政策對亞洲各地的工廠活動造成了顯著影響,儘管中國製造業表現出人意料的樂觀。這一結果加劇了市場對亞洲製造商在搶在美國更高關稅生效前加快出貨後,未來幾個月出口走弱、利潤增長難以維持的擔憂。

調查顯示,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8月的製造業活動均出現萎縮,反映出亞洲製造商在抵禦美國關稅政策打擊方面的挑戰。具體來看,標普全球日本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在8月錄得49.7,高於7月的48.9,但已連續兩個月低於50的榮枯線。日本PMI調查顯示,來自海外的新訂單以自2024年3月以來最快的速度下降,日本企業正面臨來自中國、歐洲和美國等主要市場需求疲軟的困境。與此同時,韓國的工廠活動同樣收縮,標普全球韓國PMI在8月錄得48.3,高於7月的48.0,但已連續第七個月處於收縮區間。

貿易協議與關稅調整

儘管日本、韓國與美國達成了貿易協議,減輕了部分壓力,但並未完全消除對其出口依賴型經濟的衝擊。日本與美國在7月達成協議,美國同意將日本商品的關稅下調,其中包括將日本支柱產業——汽車的關稅從27.5%降至15%,儘管協議條款的落實仍存在不確定性。韓國也在7月與美國簽署了一項協議,將關稅從更高的25%降至15%,並已於8月生效。

然而,標普全球編制的RatingDog中國綜合製造業PMI從7月的49.5升至8月的50.5,高於市場預期,並突破榮枯線50這一水平。

其他國家製造業活動

菲律賓和印尼的製造業活動在8月亦有所擴張。印度8月製造業活動擴張速度則創下17年來最快,強勁的需求推動了生產增長。但特朗普政府對印度商品(如服裝、寶石和珠寶)徵收高達50%的進口關稅預計將威脅到未來幾個季度的增長。

日本第一生命研究所首席新興市場經濟學家Toru Nishihama表示:“對亞洲經濟體而言,這是一記雙重打擊。一方面要面對更高的美國關稅,另一方面還要應對來自中國的競爭。”“未來美國關稅帶來的衝擊可能會加劇,尤其是像泰國和韓國這樣依賴美國市場出口的國家,它們的脆弱性更大。”

凱投宏觀市場經濟學家Shivaan Tandon表示:“展望未來,我們認爲關稅將導致全球增長放緩,這將拖累亞洲出口導向型經濟體。”

國家/地區 8月PMI 7月PMI 變化
日本 49.7 48.9 上升
韓國 48.3 48.0 上升
中國 50.5 49.5 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