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力存儲市場吸引超26億美元投資,LTDA改革或影響項目回報
隨着電力需求回升,日本新興電力存儲市場吸引了超過26億美元的投資。然而,旨在優化電網供需匹配與降低電價的改革措施可能對項目回報構成挑戰。
日本約70%的電力依賴進口化石燃料,儘管通過擴大可再生能源規模以增強能源安全,但分散的輸電網系統仍頻繁面臨電力削減壓力,尤其在東北與九州地區。這一現狀催生了電池儲能系統(BESS)的市場需求。自2023年12月以來,企業已宣佈至少26億美元的電池儲能投資,包括Hulic今年1月披露的6.77億美元項目及住友去年13億美元的投資佈局。
典型案例中,Gurin與TotalEnergies旗下Saft部門合作的福島縣1吉瓦時(GWh)蓄電池項目將於2026年啓動,2028年擴容至2吉瓦時,總投資910億日元(約6.18億美元),由200個集裝箱式裝置構成。
電池儲能併網容量 | 2023財年 | 2022財年 |
---|---|---|
申報容量(吉瓦) | 113 | 約56.5 |
據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統計,企業申報的電池儲能併網容量在截至今年3月的財年達113吉瓦,較去年同期增長近兩倍,申報熱點集中於東北、東京、九州及山陰山陽地區——這些區域恰因可再生能源豐富與限電頻發成爲投資焦點。
Rystad Energy分析師巴特巴亞爾指出,日本BESS基數僅0.23吉瓦,遠低於中美(中國75吉瓦、美國26吉瓦),增長空間顯著。
LTDA改革對儲能市場的影響
然而,政府對長期脫碳容量拍賣(LTDA)的調整或削弱儲能吸引力。LTDA於2023年首次推出,本意是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但首輪拍賣後政府擴大了化石燃料與核能發電源的參與比例。
據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規劃,下一輪拍賣中電池存儲容量配額將大幅壓縮至800兆瓦,遠低於上一輪的1.7吉瓦;同時天然氣發電容量從1.3吉瓦增至3吉瓦,核電容量達1.5吉瓦。
更關鍵的是,BESS(電池儲能系統)的放電時長要求從3-6小時延長至至少6小時,METI解釋稱此調整是爲匹配更多間歇性可再生能源併網需求,減少限電現象,平滑電網電力流向,最終降低終端用戶電價。
然而,電池企業普遍偏好短續航電池,因其能通過捕捉高峯時段電價差獲利。以Eku Energy爲例,這家將在九州建設站點的電池存儲開發商,其日本分公司董事總經理Kentaro Ono指出,6小時放電要求意味着原本部署3小時系統的運營商需額外申請土地安置設備,若涉及遷移還需重新獲取電網連接許可,不僅增加短期合規成本,更因政策調整窗口期僅5-6月,企業可能趕不上10月拍賣註冊截止日。
分析人士更擔憂政策偏離脫碳初衷。日本可再生能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員Mika Kudo直言,延長放電時長可能反使傳統發電資產得以保留,而非推動舊設施更新替代。Pacifico Energy儲能部門負責人Mahdi Behrangrad亦強調,LTDA調整實質是支持現有發電資產而非存儲技術,可能打擊投資者熱情——畢竟全球資本選擇多元,日本需證明自身吸引力,“我們很難解釋:在衆多市場中,日本憑什麼成爲最佳投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