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總商會提出80項建議以強化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角色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即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香港中華總商會(中總)已向特區政府提交意見書,提出80項具體建議,涵蓋提速北部都會區發展、深化大灣區合作、提升產業發展優勢、加強與內地攜手拓展海外市場等8大範疇。
中總會長蔡冠深強調,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背景下,香港必須思考如何進一步鞏固其作爲內地與國際的超級聯繫人角色,提前部署對接“十五五”規劃,並加強與內地產業聯動開拓東盟、中東以至一帶一路海外市場發展新機遇。
中總建議《施政報告》應提出多元化政策支援措施,協助工商各業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主動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並推動北部都會區提速發展,打造成爲內聯大灣區以至內地其他市場的新引擎。
《施政報告》應制訂靈活發展機制,加強主導北都土地發展,並採用產業園區建設模式,吸納內地企業和資金參與,加速科創項目落地。當局亦擬投放更多資源,擴容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邀請海內外一流高校設立聯合學院或實驗室,開展深度產學研合作,並透過構建深度融合的國際教育、科研與產業創新樞紐,形成完整的創新創業生態鏈。
《施政報告》亦要加強支援香港優勢產業和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全方位增強各個環節的發展動能,提升香港經濟及營商環境吸引力,爲外通國際市場做好部署。
蔡冠深指出,香港已成功舉辦了首屆世界品牌大會,爲推動品牌出海走向全球打好重要基礎。特區政府可積極推動香港發展國際品牌中心,爲品牌增值,長遠成爲第九大核心功能,藉助香港在品牌設計、市場營銷、會展、法律金融等領先地位,協助香港及內地品牌走出去。
《施政報告》應推動完善跨境電商海外倉政策,與內地海關合作建立跨境物流綠色通道,並支援香港業界加強與內地企業合作在香港舉辦展會,推動把產品推廣到全世界、建立權威公正的品牌認證和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並聯手香港各大商會及中外企業,共同在港舉辦世界品牌會議服務。
此外,特區政府可探討設立專門的香港國際組織聯絡辦公室,負責與國際組織溝通協調,爲他們在香港開展活動提供便利和支持,並給予在香港舉辦國際組織大型活動提供場地租金與設備開支補貼。
爲提振本地消費,中總建議當局可研究向市民發放爲期一年的飲食券,並選擇一些合適地方恢復街頭飲食小檔,以支持本地餐飲業發展。特區政府亦可考慮設立專項旅遊發展基金,用於國際市場推廣,鼓勵開發商務+休閒、商務+家庭等旅遊產品,並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共同開發一程多站旅遊產品,吸引旅客在港增加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