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市场迎来新浪潮,华为、苹果等巨头加速布局

近期,AI眼镜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的产品发布高潮。华为计划于5月19日举办新品发布会,其中智能眼镜将成为发布重点。与此同时,苹果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可穿戴设备和AI硬件领域,预计在2026-2027年推出首款AI智能眼镜,直接对标Meta的Ray-Ban产品线,并搭载自研专用处理器。

Meta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中披露,Ray-Ban Meta AI眼镜的月活跃用户数量是一年前的四倍多。今年4月,Meta还在Ray-Ban Meta AI眼镜上推出了实时翻译功能,覆盖了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即使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也能使用。Meta还计划未来为智能眼镜引入“实时AI”功能,通过内置摄像头捕捉视野内容,实现基于实时AI的交互式对话能力。

根据WellsennXR的数据,Ray-Ban Meta AI眼镜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销量为52.5万台,同比增长209%。全球AI智能眼镜第一季度的总体销量为60万台,同比增长216%,预计全年销量将达到550万台。

2025年被视为AI眼镜的爆发元年,小米等公司也有望在后续发布AI智能眼镜,为智能终端市场带来新的催化。

全球AI眼镜市场概述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AI眼镜市场主要由Meta主导,销量约为52.5万台,占据约90%的市场份额。Meta预计2025年Ray-Ban Meta AI眼镜的销量可以达到1000万台,但市场普遍预期全球AI眼镜的销量可能在450万至500万台之间。

Meta在AI眼镜领域的领先地位

Meta凭借其先发优势和产品迭代经验,在AI眼镜领域一枝独秀。Ray-Ban Meta智能眼镜于2023年9月推出第二代,2024年销量已达到150-160万台,成为全球首款销量突破百万的消费级AI眼镜产品。Meta与Ray-Ban合作,利用其在眼镜行业的设计与渠道资源,结合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平台,快速覆盖欧美及日韩市场,并集成Meta AI助手的多模态交互能力,形成技术壁垒。

相比之下,三星、亚马逊等大厂因产品定位保守、供应链布局滞后及生态协同不足,市场份额较小。国内初创企业更多聚焦中低端产品,市场反馈有限。随着小米、华为等厂商推出更加成熟的AI/AR眼镜产品,竞争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

值得期待的AI眼镜新产品

预计今年内将有多个AI眼镜产品发布。小米的AI眼镜产品可能在第二至第三季度推出,分为高端和低端版本,低端版本可能通过国内供应链将价格压至1000元以内,支持摄像头、音频模块及AI功能。华为AI眼镜预计也在第二至第三季度公布,展现华为硬件创新与模型能力的深度融合。其他厂商如豆包、Rokid、雷鸟、三星、荣耀、传音等也可能在2025年推出自己的AI眼镜新品。Meta可能在年内推出第三代Ray-Ban Meta智能眼镜,但具体日期和价格尚未披露。

AI眼镜的新技术方向

AI眼镜正在探寻采用光波导+Micro LED的单色或全彩显示方案,以实现轻量化与高显示效果。碳化硅材料的衍射光波导因其高折射率被重点研发,可扩大视场角(FOV),目前单副镜片光学模组成本约200美元,预期随量产成本下降。在SOC芯片方面,主要发展路径是低功耗+算力提升。电池的创新方向主要是提升能量密度与镜腿狭长空间的形状适配性。

小米近期发布的MIMO大模型,参数为7B,可能对AI眼镜等端侧应用产生影响。7B模型端侧可实现复杂场景的文本生成、本地检索,但涉及动态交互或实时多模态任务仍需依赖云端。若小米对其7B模型进行模型压缩技术优化,理论上可赋能AI眼镜,但需注意端侧推广需依赖算力资源优化及量化技术降低功耗,具体实现需结合实际硬件性能。

品牌 销量(万台) 同比增长(%)
Ray-Ban Meta AI眼镜 52.5 209
全球AI智能眼镜 60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