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SiC)市场现状与未来破局之道
碳化硅(SiC)市场正经历着激烈的竞争,全球价值约35亿美元的市场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参与。汽车相关应用占据72%的市场份额,而光伏储能、服务器电源及轨道交通等应用瓜分剩余的21.5%。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10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然而,国内厂商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虽有亮点,但整体产值与海外相比差距悬殊,国内产值仅约4亿美元,而海外为36亿美元。
SiC市场的竞争与挑战
SiC市场的“热闹”背后,隐藏着产能过剩、产业初期的踩踏乱象以及资本逐利的短视等问题。国内厂商多采用重资产模式,试图以规模弥补质量短板,但产业尚处“青春期”,导致产能过剩引发价格战。价格战本质上是一种零和博弈,厂商为了生存,纷纷祭出“价格屠刀”,试图通过低价抢占市场份额,这导致整个行业陷入囚徒困境。
互联网资本的涌入让SiC行业一度成为“风口上的猪”,但资本的急功近利也带来了副作用,部分企业靠低价倾销换取市场,优质厂商却因成本压力被挤出赛道。沉没成本如同紧箍咒,逼迫厂商在价格战中“硬刚到底”。
破局之道:从“内卷”到“外扩”
面对价格战的泥潭,国内厂商需要跳出“囚徒困境”,从技术、产品、市场、标准和政策五个维度寻找破局之道。包括学习日本企业的成功之道,聚焦细分领域,打造差异化竞争力;丰富产品矩阵,从“卖零件”升级为“卖系统”;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新材料的应用;联合上下游企业制定SiC器件、模块及应用的标准,规范市场竞争;政府通过合理约束进出口、控制市场规模、退补或降低补贴、严惩倾销等手段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SiC行业的终局,不是“赢者通吃”,而是“适者生存”。未来,SiC企业需要回归商业本质,通过技术创新和高效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SiC市场应用分布(2025年) | |
---|---|
汽车相关应用:72% | 光伏储能、服务器电源及轨道交通:21.5% |
全球SiC市场主要玩家(2025年) | ||
---|---|---|
国内材料占全球三成以上 | 海外产值:36亿美元 | 国内产值:约4亿美元 |
SiC市场的未来,属于那些既有技术硬实力,又有运营软实力的企业。投机者终将被历史淘汰,而脚踏实地的“长跑者”将在103亿美元的赛道上,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