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水利建设投资创新高,智慧水利市场规模达102.3亿元

根据IDC的最新报告,2024年中国水利建设投资达到历史新高,总投资额为1.3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8%。其中,智慧水利相关项目的投资占比显著提升。国家正全面推进流域、水网及工程的数字孪生建设,以实现每条河流、各级水网和每座工程的全面覆盖和高精度、高时效的数字映射。

同时,中国还开展了“人工智能+水利”专项行动,构建水利大模型的应用框架,并打造了一系列示范性应用场景,包括智能防洪、水网调度、河湖监管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慧水利市场规模达到102.3亿元人民币。在智慧水利建设的科技企业中,慧图科技、浪潮智慧科技、中水三立位列市场前三,山脉科技、艾力泰尔、飞渡科技紧随其后,北京金水、四创科技、科大讯飞等也是该领域的重要供应商。

排名 企业名称
1 慧图科技
2 浪潮智慧科技
3 中水三立
4 山脉科技
5 艾力泰尔
6 飞渡科技

政策及资金支持

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为智慧水利市场带来了新的机会。“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的建设将提升监测感知系统的覆盖范围和监测精度,确保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在覆盖范围、功能完善度以及与实际业务的融合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未来,数字孪生水利将围绕监测感知、数据底板、模型平台和智能应用进行建设。

数据整合与共享方面,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水利数据整合与共享程度不高,影响了数据的综合价值利用。未来市场机会包括通过建设统一数据标准,建立“一数一源”机制,推动省市县三级数据仓共享;进行跨部门联动,推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水利数据整合与共享。

2025年水利部工作会议强调推动“人工智能+水利”行动,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大模型技术采用度逐步提升,实践方面包括基于水利大模型、水利知识库,实现水利知识问答、政策解读、公文助手、信息抽取等功能,为水利行业客户提供智能服务、办公辅助和决策支持。

水利部要求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控,实现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比如IT基础设施、高精度定位、传感器、监测设备等;在水利模型引擎方面,采用水科院等国产的水文、水动力、水质、管网、调度等专业水利模型,用于流域防洪、城市内涝、水资源调度等复杂场景;在数字孪生方面,加速国产引擎替代国外GIS/游戏引擎等。

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孙吉峰表示,中国智慧水利行业正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水利领域的数字化投资比逐步提升,推动感知网络不断扩展与完善,依托实时数据采集、算法模型及数字孪生平台,水资源的调度、管理与监测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技术提供商应聚焦前沿监测感知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国产化模型设备更替以及水利大模型等关键方向,打造具备持续迭代能力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