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7月中国物流运行分析:稳中有进,结构优化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5年1-7月物流运行分析,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01.9万亿元,同比增长5.2%,较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物流业总收入为8.2万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较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为50.5点,7月份业务总量指数为50.5%,保持扩张态势,新订单指数为52.5%,显示企业经营情况回暖。

物流需求结构分析

物流需求增长的基本盘由工业物流和进口物流韧性巩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提振消费政策带动下,单位居民、再生资源中的新业态发展向好,为物流需求注入新动力。具体来看:

物流类型 同比增长 备注
工业品物流总额 5.7% 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
进口货物物流总额 -2.4% 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6个百分点
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 6.2% 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高端制造、数字智能、绿色低碳等领域物流需求强劲增长,成为引领物流需求升级的重要引擎。

物流市场规模与结构性变化

物流市场规模增速稳定,企业内生动力较强,景气水平良好,结构性变化显现。中西部地区增长提速,新业态持续领跑,消费升级需求旺盛。

地区 业务总量指数 全国水平对比
西部地区 52.3% 高于全国水平1.8个百分点
中部地区 50.9% 高于全国水平0.4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 50.3% 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新业态与国际物流表现突出,电商快递业业务总量指数达69.3%,航空运输业为52.8%,环比回升0.8个百分点。国际物流成为新增长点,铁路运输和航空货运均表现良好。

物流服务价格与企业经营

7月份,物流服务价格呈现分化走势。沿海运输价格小幅上涨,出口集装箱运价走势分化,公路物流价格稳中略降,快递单票价格持续下滑。企业营收增速趋缓,盈利水平出现改善迹象。1-7月份,重点物流企业收入利润率为3.4%,环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我国社会物流运行延续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物流需求保持增长,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尽管有效需求偏弱、中小企业盈利水平较低等困难依然存在,但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及灵活性预见性有望增强,为物流运行创造了更有序、健康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