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与甲骨文签订巨额云服务合同,彰显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扩张野心

OpenAI近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扩张动作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继与博通(AVGO.US)达成千亿级人工智能芯片合作开发协议后,该公司又披露与甲骨文(ORCL.US)签订了一项为期五年、价值高达3000亿美元的计算基础设施采购合同,这不仅标志着科技行业史上最大规模的云服务合约之一,也显示了OpenAI对未来算力需求的巨额押注。

与甲骨文的合作是OpenAI“星际之门”数据中心建设计划的一部分。这笔交易金额远超OpenAI目前的收入,预计将构建4.5吉瓦的数据中心计算能力,相当于两个胡佛大坝的发电量或约400万户美国家庭的用电量。

这笔交易的初步迹象出现在6月份,当时甲骨文在一份监管文件中表示,已达成一项云服务协议,该协议将在2027财年带来超过300亿美元的收入。随着更多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上线,其获得的收入每年都会增加。

公司 年营收(亿美元) 运营成本(亿美元) 债务与股本比率
OpenAI 100 600 -
甲骨文 - - 427%
微软 - - 32%

OpenAI目前尚未实现盈利,反而在不断亏损。据其6月份的披露,其年营收约为100亿美元,但这还不到每年600亿美元运营成本的五分之一,这些成本包括建设数据中心以及从其他数据中心运营商那里租用计算资源等。与此同时,甲骨文将其未来相当大的一部分收入押注在了仅一个客户身上,为了满足其规划中的数据中心所需的AI芯片需求,该公司可能不得不举债。与微软、亚马逊和Meta相比,甲骨文的债务负担与其持有的现金相比要重得多。其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已经超过了其现金流,其总债务与股本的比率高达427%,而微软的这一比率仅为32%。

OpenAI已经涉足了多项看似高风险的项目。据报道,OpenAI还与博通公司合作,开发自己的定制人工智能芯片,并试图打造一款能与苹果公司的iPhone相抗衡的设备。这家已经获得数十亿美元资金支持的公司正在消耗着比历史上任何初创企业都要多的资源。去年,OpenAI首席执行官向投资者表示,他预计OpenAI至早也要到2029年才能实现盈利,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公司可能需要花费440亿美元。

OpenAI的长期赌注与可持续性考验

这一系列激进举措的背后,是OpenAI对ChatGPT增长势头的长期赌注:赌其能够持续吸引全球数十亿用户和数千家企业,并在与谷歌、Anthropic等竞争对手的激烈角逐中保持领先。然而,随着与主要投资者微软关系的日益紧张,以及盈利时间表的不断延后,OpenAI这种以巨额负债和合作绑定为支撑的扩张模式,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可持续性考验。其在追求技术领先的同时,如何平衡战略投入与财务风险,将成为影响人工智能行业格局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