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数据中心供应紧缺危机或持续至2026年,全球AI算力需求持续增长

美国科技巨头微软公司(MSFT.US)的数据中心供应紧缺危机预计将比预期持续更久,可能延续至2026年,超出了公司管理层此前预判的2025年底。这一情况凸显了微软在布局AI和满足全球大客户云计算服务与AI算力需求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全球AI初创公司如OpenAI吸金1927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意味着全球AI“烧钱大战”仍在继续,全球AI算力产业链的“超级牛市轨迹”远未结束。北美地区云计算巨头微软、亚马逊和谷歌自2023年ChatGPT风靡全球以来,均面临类似的供应限制问题。

微软数据中心供应紧缺影响

微软内部预测数据显示,美国多处核心Azure云计算平台州覆盖区域(如北弗吉尼亚、得州等)将限制新Azure订阅至2026年上半年,影响基于高性能AI GPU的服务器及基于数据中心CPU的服务器集群资源。

微软的数据中心供应紧缺不仅影响运行英伟达高性能AI GPU的AI工作负载服务器集群,也波及以CPU为主的传统云计算服务数据中心。Azure云计算服务平台在2025财年创收超过750亿美元,业务扩张速度已超越主要竞争对手亚马逊AWS和谷歌云。

全球AI算力产业链景气度

全球科技巨头主导的数据中心扩张浪潮,集中于AI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推动整个AI算力产业链处于全球景气度最高的产业链。近期英伟达、AMD、台积电以及博通、美光科技、SK海力士等AI算力产业链领军者股价屡创历史新高。

微软近年来一直在进行大规模建设,以使更大规模数据中心上线——在过去一年里新增了超过2吉瓦的数据中心产能,大致相当于胡佛水坝的发电量。

全球DRAM和NAND系列的高性能存储产品价格大涨,以及全球云计算巨头甲骨文的4550亿美元合同储备,以及全球AI ASIC芯片“超级霸主”博通的强劲业绩与未来展望,强化了AI算力基础设施板块的“长期牛市叙事”。

华尔街金融巨鳄花旗、Loop Capital以及Wedbush认为,全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浪潮远远未完结,现在仅仅处于开端。英伟达CEO黄仁勋预测,2030年之前,AI基础设施支出将达到3万亿至4万亿美元,其项目规模和范围将给英伟达带来重大的长期增长机遇。

年份 AI基础设施支出预测(亿美元)
2026 4900
2029 2.8万亿美元
2030 新增55吉瓦电力容量,预计转化为2.8万亿美元

花旗资深分析师们近日大幅上调对于全球最大规模科技巨头们的AI基础设施支出预测,将2026年的AI基础设施支出预测从4200亿美元上调至4900亿美元。同时,花旗预计到2029年的科技巨头们累计AI基础设施开支预测也将从2.3万亿美元提升至2.8万亿美元。此外,根据该研究报告的测算,全球范围对于AI算力的需求到2030年将新增55吉瓦的电力容量,预计将转化为高达2.8万亿美元的增量级别AI算力相关支出规模,其中美国市场将占1.4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