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强调京港金融合作潜力无限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在2025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致辞,指出全球经济正处于变革与重塑的关键时期,金融业作为科技与产业融合的桥梁,承载着推动创新、提升效率的重要使命。北京作为国家的金融管理中心,汇聚众多龙头企业总部,是政策与创新的核心;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稳居全球第三、亚洲第一,凭借“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成为联系国内外市场的理想平台。京港两地优势互补,合作潜力无限,将共同为国家金融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动力。

许正宇强调,国家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并持续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京港在这一进程中拥有广阔合作空间。香港作为国家和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势,为北京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高质量经济增长。

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集资中心,为北京企业开拓国际及“一带一路”市场提供重要平台。截至上月底,接近230家北京企业在港上市,总市值近13万亿港元,占香港股票市场市值大概四分之一左右,累计融资超过3万亿港元。北京企业来港上市,既满足了自身的融资需要,同时也推动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让投资者有更多优质的投资选择,也让两地互惠的金融合作开创了新局面。

港交所上市制度优化

为适应新经济企业需求,港交所持续优化上市制度。2023年3月推出的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机制,便利新一代讯息技术、先进硬件及软件、先进材料、新能源等科技企业上市。继生物科技企业上市改革成功后,进一步为国家创新企业提供国际资本渠道,配合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国家政策。同时,库存股份机制、IPO审批流程优化及新股定价机制改革,提升了香港资本市场的包容性与国际竞争力。

企业财资及财富管理服务

香港为北京企业提供先进的企业财资及财富管理服务,这是融资以外的另一重点。合资格企业财资中心享有利得税减半优惠,吸引不少总部位于北京的内地企业在港设立财资中心,管理现金、融资、外汇及对冲业务,降低财务成本。自税务优惠计划推出以来,香港金融管理局已与约850间企业接触,逾140间企业,当中包括40多间总部位于北京的企业,计划或已在港设立财资中心。我们正研究优化税务宽减,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

在财富管理方面,香港可以为内地企业及个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服务。截至去年底,香港管理超过35万亿港元资产,其中64%来自非香港投资者。另一方面,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认可82个基金,截至今年7月销售净额超过1,100亿元人民币。北京企业可利用香港的开放式基金型公司、有限合伙基金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融资及拓展全球业务。香港的家族办公室生态亦支持财富管理与传承,香港正推动一系列政策,让家族办公室和资产拥有人在香港蓬勃发展。

风险管理与保险服务

在风险管理方面,香港作为环球保险枢纽,为北京企业提供多元化风险管理方案。北京的保险公司分出业务予合资格的香港专业再保险公司,可享有资本要求优待。

在应对天然灾害及气候变化风险方面,香港推出了专属监管制度和资助计划,便利包括巨灾债券在内的保险相连证券在港发行。自2021年起,香港促成七宗巨灾债券发行,有效把保险风险透过证券化转移到资本市场,总额近八亿美元。此外,保险相连证券资助先导计划延长至2028年,补贴前期费用降低发行成本,持续推动更多相关证券发行。

香港亦鼓励内地企业在港设立专属自保保险公司(自保公司),内地十家自保公司中,六家在香港成立,包括中海油、中石化及中广核等国企,体现香港作为自保保险中心的吸引力。

许正宇总结道,京港两地的金融合作前景非常广阔、机遇无限。香港将继续发挥“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助力国家“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实施。他相信,通过京港彼此两地的紧密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作为国家的金融管理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必将为两地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北京企业在港上市情况 数据
上市企业数量 接近230家
总市值 近13万亿港元
占香港股票市场市值比例 约四分之一
累计融资 超过3万亿港元
香港财富管理服务 数据
管理资产总额 超过35万亿港元
非香港投资者资产比例 64%
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认可基金数量 82个
基金互认销售净额 超过1,10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