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市面临“巴菲特指标”考验,市场对泡沫化行为的担忧加剧

美国股市自4月低点以来狂飙36%,当前正面临投资传奇沃伦·巴菲特青睐的关键指标——“巴菲特指标”的考验。该指标通过对比美股总市值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评估股票估值是否过高。目前,美股总市值约为72万亿美元,是经济总量的两倍多,即便GDP实现近两年来最快增速。

巴克莱银行衍生品策略师斯特凡诺·帕斯卡尔等人在报告中指出,当前比率表明股票被高估,也印证了市场对泡沫化行为的担忧。他们推出的新指标,利用期权数据衡量市场狂热程度,与巴菲特指标趋同,目前“狂热股票”的占比约为11%,远高于7.1%的长期均值。

尽管市场对泡沫的担忧持续存在,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市盈率已攀升至历次崩盘前才出现的水平,但企业盈利持续稳健,人工智能支出也提振了经济活动。数据显示,在已公布财报的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公司中,超过70%的企业利润同比激增近13%,销售额也以三年来最快速度增长。

巴菲特指标的历史表现

巴菲特指标的历史表现印证了这些警示。今年5月,该指标显示股票相对便宜,而随后股市开启了为期六个月的历史性飙升。在此之前,该指标曾在2019年春季发出警告,但标准普尔500指数之后仍创下历史新高。

巴菲特强调,尽管“每个数字都有一定意义”,但它的重要性会因具体背景而有很大差异。他曾在2001年警告,当估值与GDP比率达到当前水平时,投资者无异于“玩火”。

市场对盈利增长的担忧

德意志银行策略师在报告中指出,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公司的中位数同比盈利增长率处于常规区间的高位,且接近过去15年来的最高水平。此外,美股盈利增长“在多个维度上有所拓宽”,缓解了市场对盈利集中于少数大型科技公司的担忧。

巴克莱策略师表示,尽管市场正进入季节性强势期,但仍需保持警惕,并建议投资者:“在锁定近期收益的同时限制风险,‘借势看涨’仍是审慎之举。”

指标名称 当前值 长期均值
“狂热股票”占比 11%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