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元主导地位遭遇的挑战不断增加,今年3月,中国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的比例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宣布将推动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

依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周二发布的数据,3月份中国个人和企业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的比例为54.3%,交易总额为7249亿美元。

与此同时,美元的使用比例有所下降,3月份中国个人和企业使用美元进行的国际结算比例为41.4%,较2018年的70%以上有所减少。

在人民币在中国的使用率持续攀升的同时,美元在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因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而逐渐减弱。

分析认为,从长远来看,人民币的使用率可能会继续上升,3月份人民币使用量的激增部分原因是投资者购买香港股票,因为当前港股的估值相较于A股更具吸引力。

本周一,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发布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其中强调了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重要性。该方案旨在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便利性和效率,鼓励银行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优化单据审核流程,加强数据共享,提高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融资、项目建设和采购、收益回收等环节的体验。

周三下午,中国人民银行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相关计划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表示:

《行动方案》的核心要点有两个:一是强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二是聚焦提升跨境金融服务的便利化。以这两个方面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行动方案》旨在更好地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特殊作用,支持各类主体更安全、便捷、高效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方案从提高跨境结算效率、优化汇率避险服务、强化融资服务、加强保险保障、完善综合金融服务等五个方面提出了18条重点措施,对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的行动方案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提升跨境结算效率,便利企业全球资金管理;二是完善汇率避险服务,提高在全球金融背景下的外汇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三是强化融资服务,助力企业全球投融资,拓展境内外双向融资渠道;四是加强保险保障,提升在全球经营背景下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出口信用保险保单服务能级;五是完善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全球配置能力,提升全球资产管理便利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