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现金流概念及分类
经营活动现金流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通过主营业务所“造血”的能力。
简单来说,它记录了企业在“卖东西、付工资、交税”等日常经营中实际进账和花出去的钱,是评估企业运营是否健康、可持续的核心指标之一。相比利润,现金流更真实,能揭示企业是否“赚到真金白银”。
经营活动现金流包括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类,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类别 | 科目 | 说明 |
现金流入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 收到现金 + 收回应收款 + 新增预收款 - 退货支付现金 |
收到的税费返还 | 如增值税即征即退、出口退税等 | |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经营租赁收入、自有资金利息收入等 | |
现金流出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 支付现金 + 支付应付款 - 退货收到现金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 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 | |
支付的各项税费 | 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 |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经营租赁租金等 |
营业现金流判断企业财务健康
●方法一:观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除了银行和控股类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的企业,入不敷出,需要四处筹钱,通常生存艰难;
如果该数值为正,但小于折旧摊销,说明企业现金流只能维持当前规模的经营活动,无法继续更新升级;
只有这个数值大于0并且大于折旧摊销,才能说明企业不仅能正常经营,还具备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具有潜在成长性。超过折旧摊销越多,潜在成长性就越高。
●方法二:看经营现金流净额与净利润比值
当经营现金流净额与净利润比值>1时,说明企业赚到的是“真钱”。持续>1是优秀企业的重要特征;
如果该比值持续小于1可能是赊销卖货或者存货积压造成的,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科目进行查证。
(需要注意:房地产行业不适用这个指标,因为它的销售模式是卖期房,会产生大量预收款)
●方法三:看营业现金流与流动负债关系
经营活动现金流要大于流动负债。
在年度的财报上观察流动负债,因为流动负债是一年以下的短期负债,如果一年中,公司可以扎扎实实的有能力将「净利」(预估值)变为进到口袋的营运活动现金流,并且大于一年的短期负债那么可以评估财务体质算是健康。
●方法四:观察净利与营业活动现金流的走势
健康企业通常净利润与现金流同步为正,现金流略高于净利,短期偏差可容忍,长期背离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