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2日《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佈後僅4個小時,丁林鋒就接到了一個大單:一個長期合作的美國客戶直接訂了一整個集裝箱的貨,價值約10萬美元。過去客戶下單前,一般會商議價格,“現在他們覺得討價還價可能都在浪費時間,客戶需要快速把缺的貨補回來”。
丁林鋒是上海威邇達遮陽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公司在阿里國際站上主營的產品是房車的遮陽篷,美國銷售額佔比達50%。截至5月14日,另一個老客戶向丁林鋒承諾會在一週內下單,金額在15萬美元左右。丁林鋒初步估算應該會拿到40萬美元的訂單。
5月14日12時01分,中美新關稅調整政策正式實施,取消91%的加徵關稅,另有24%的關稅暫停實施90天。在這三個月的出貨窗口期間,中國外貿生產商開始迎來一波訂單潮。
一天拿到了半個月的訂單量不同於以往9點上班後客戶纔開始溝通訂單,5月13日早上7點半,義烏市璟文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慶芬就收到一筆久違的大單子——一個美國客戶直接下單30萬雙襪子。吳慶芬催促同事儘快聯繫其他美國客戶,一天內拿下了七八個訂單。
多位外貿生產廠商向《中國新聞週刊》提到,過去一個月,在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影響下,因要承擔不斷攀升的高額關稅,多數美國的客戶都持觀望態度,暫緩了訂單。
深圳市麥祺佳家居有限公司的美國市場佔比近一半,客戶多爲亞馬遜平臺上的賣家。總經理王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之前美國關稅不斷上調時,客戶大多是交了30%的定金,但暫時不讓出貨,導致公司倉庫積壓了過去兩個月訂的貨。這對公司來說,無疑帶來了很大的風險。
情況在近兩天開始好轉。5月13日,麥祺佳家居收到了4個來自美國的訂單,總額約30萬美元。公司以往月平均訂單額是80萬美元,這意味着13日一天內拿到了半個月的訂單量。之前的客戶陸續交了尾款,這讓王莉鬆了一口氣。
出口運輸通常以海運爲主,王莉提到,公司本週計劃要送出8個集裝箱貨櫃的貨去美國。此外,她提到,過去一個月,部分商家已經開始缺貨,而海運較慢,至少需要一個月。“一些客戶要緊急補貨,來不及等海運,一小部分訂單優先走了空運,這在以前幾乎沒有發生過。”
多位受訪的外貿從業者還指出,新關稅在5月調整,這個時機非常關鍵。在美國,服裝、家電等消費品從9月起進入下半年的銷售旺季,一直延續到“黑色星期五”、聖誕節前後。中國工廠從生產、運輸到美國港口入倉,整個供應鏈週期快則2個月,慢則3個月。爲了避免錯過下半年的銷售旺季,不少美國客戶需要在90天內抓緊下單備貨。
正因如此,受訪的外貿出口商都提到,近期接到的都是數額較大的訂單。“美國客戶基本都到了補貨階段,再加上大家對90天后的關稅政策依然抱有不確定性,從目前的訂單金額來看,客戶大都在囤三四個月的庫存量。”王莉說。
搶定集裝箱5月14日,福建體育用品公司卡爾美跨境渠道運營主管陳娟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提到,這兩天公司開會討論最多的話題是,能不能排上貨運檔期。她和同事瞭解到,海運集裝箱已經開始緊俏,作爲老客戶,因訂貨量大,他們好不容易從貨代平臺搶下了5月21日的海運檔期,目前已經在加快備貨。
卡爾美的出口銷售方式包括直接面向消費者的跨境電商,以及toB的線下業務。美國也是卡爾美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陳娟介紹說,跨境電商業務中,美國的業績佔比約爲75%—80%,toB業務中,美國市場佔比也大約在40%。
她提到,上半年關稅的調整對公司的衝擊並不大,卡爾美使用的是亞馬遜FBA前置倉模式,即將貨物預先存放在亞馬遜指定的海外倉庫中。早在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上旬,公司已經將上半年需要的貨運了出去。
但90天的窗口期對卡爾美也至關重要,公司需在9月之前,將下半年的貨順利運送到美國,否則會影響整個下半年的銷售情況,而且秋冬季的產品還是高客單價,會影響今年的營收。
她向《中國新聞週刊》提供的亞馬遜後臺數據顯示,過去三週,從國內往外的貨運數據都呈下滑趨勢,但近一週,“我們合作的海運平臺,FBA前置倉有三種船型號,訂單量上漲了45%”。
據路透社報道,貿易追蹤機構Vizion在5月14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在美國下單的從中國到美國的集裝箱運輸預訂量飆升近300%。全球海運訂單追蹤系統維齊恩相關負責人對外公佈,截至5月14日,過去七天平均海運訂單量超過2萬個標準箱,飆升277%,而在5月5日之前的七天平均訂單量僅爲5709個標準箱。
集裝箱航運信息公司Linerlytica在5月12日發佈的一份報告中表示,貿易局勢的緩和要早於許多人的預期,由於貨運量反彈的時間恰逢美國傳統的夏日購物旺季,預計航運費用將在近期飆升。
一位外貿生產商坦言,即便運費提升也不會對訂單量產生太大的影響,“相較於145%的關稅,即使運費可能會增加幾萬元,對客戶來說整體成本還是有優勢”。
丁林鋒也告訴《中國新聞週刊》,5月13日以來,美國客戶和長期合作的貨運代理公司也在討論要搶集裝箱的情況。“他們都預測,2—3周後,特別是一個月後,物流價格的上升是可預見的,所以客戶都在催促我們儘可能在高峯期到來之前趕貨。”
目前,丁林鋒的工廠員工已經全員上崗。公司也在與其他國家的客戶協商,將交貨期延長一週,同時儘可能把美國的訂單提前一週交付。
5月14日,吳慶芬和團隊開會的主題是針對一些比較着急的訂單進行排期調整,“對於交期比較着急的客人,我們會優先安排生產”。璟文進出口的生產線上有200多臺襪子機,每臺機器每天能生產300到400雙襪子。吳慶芬算了算目前手頭的訂單,如果產線滿負荷運轉,30万雙襪子的订单可以在6月底生產完畢。
短期內,來自美國的訂單量急劇攀升,對外貿企業的生產供應能力也提出挑戰。丁林鋒介紹說,因房車遮陽篷並非短期消耗品,公司備料充足,“只要有單子,我立馬就能進入生產狀態”。
但如果一些工廠在接到訂單後纔開始備料和生產,會拉長整個生產週期。通常情況下,備料週期爲15至20天。再加上兩週的生產時間,從接單到發貨,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這意味着,沒有備料的生產廠商,或許會撞上航運高峯期,遇到一船難求的情況。
90天之後的關稅政策如何調整仍充滿未知。多位受訪外貿商家提到,美國的市場大,但爲了降低風險,工廠近一年內都在擴展東南亞、非洲、南美洲等市場。
本文作者:楊智傑,來源:中國新聞週刊,原文標題:《一船難求,又要開始了?》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