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6月30日印度《金融快報》的報道,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在一次專訪中強調,農業和乳製品是印美貿易談判中的敏感議題,她明確表示:“我們不會做出任何可能損害本國農業或農民利益的行爲”。7月1日,印度《經濟時報》報道,一位印度高級官員確認,印度已加強其在農業和乳製品關稅減讓方面的立場。

印度正在努力在“對等關稅”暫停期限結束前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否則美國將對印度商品徵收26%的額外關稅。《經濟時報》指出,白宮在本週一表示,可能“很快”就會宣佈與印度達成貿易協議,但未提供具體的時間表或談判細節。

西塔拉曼指出,農業和乳製品是敏感領域,因此在討論時需要特別小心。她同時提到,在某些領域印度可以爭取更有利的市場準入條件,並考慮對等開放國內市場。《經濟時報》報道,美國正在推動蘋果、堅果、轉基因作物、乳製品和電動汽車的市場準入,而印度則希望在紡織、服裝、皮革製品和化學品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獲得減免。

“農業自由化仍是最大的障礙”,《經濟時報》引用分析人士的話報道稱,降低美國農產品的關稅可能會威脅到印度的糧食安全,並使小規模農戶面臨全球價格波動的風險。美國“政治新聞網”近日也報道,美國与印度谈判的最大挑战在于开放印度农业市场,特別是在轉基因作物和乳製品領域。報道還提到,由於印度教在印度佔據主導地位,印度對進口牛副產品有重大的宗教顧慮。

本文來源:環球時報,作者:苑基榮,原文標題:《對美關稅談判,印度劃定兩大“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