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面臨政策分歧,關稅政策對通脹影響成關鍵

儘管經濟學界普遍預期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在未來數月顯著推高通脹,但迄今爲止價格漲幅的溫和性使這一共識受到質疑。這種態勢既助長了白宮的底氣,也加劇了美聯儲內部的政策分歧。

出於對通脹走強的預期,美聯儲今年始終按兵不動,維持利率不變。特朗普政府正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施加巨大壓力要求降息,而近日已有兩位美聯儲理事公開與鮑威爾唱反調,主張7月就應啓動降息。

未來兩週將發佈的兩項關鍵數據——7月3日的非農就業報告與7月15日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將成爲美聯儲決策的重要依據。儘管這兩項數據預計將首次顯現關稅影響,但任何意外都可能改變降息時間表。

“當前局面如此棘手,原因之一在於我們過去從未做過這類政策實驗,”耶魯管理學院教授、前美聯儲高級經濟學家William English在談及關稅時指出,“這超出了現代美國經濟的經驗範疇,因此任何預測都難以保證準確性。”

近期數據顯示,儘管關稅政策持續實施,通脹在5月仍保持溫和,這促使特朗普及其盟友加大了對美聯儲的抨擊。這位美國總統多次辱罵鮑威爾是“榆木腦袋”,並稱其“政府中最愚蠢、最具破壞力的人之一”。

包括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塞特在內的多名政府高官,以及通常對貨幣政策保持沉默的國會共和黨人也加入聲討。哈塞特6月23日宣稱“美聯儲根本沒有理由不立即降息”。

哈塞特被視爲鮑威爾明年任期屆滿後可能的接任者。他強調未來幾周將公佈的數據:“我猜測,如果他們再看到一個月的數據,就不得不承認當前利率過高。”

這場爭論折射出美聯儲面臨的政策困境:如果在關稅引發的價格壓力顯現之際倉促降息,未來或被迫採取更激進的措施;但如果爲應對可能落空的通脹預期而維持高利率,又可能不必要地抑制經濟,甚至損害勞動力市場。

預測人士預計通脹將在未來幾個月加速。鮑威爾上週在國會作證時表示,隨着關稅影響滲透至經濟中,預計6月、7月和8月的數據將出現“顯著”的價格上漲。但他補充道,美聯儲官員“完全接受”關稅影響可能小於預期的可能性,“若果真如此,將對我們的政策產生影響”。

美國勞工統計局將於7月15日發佈6月消費者價格報告,這比美聯儲下次政策會議早兩週。美聯儲理事沃勒和鮑曼(均爲特朗普任命)已與鮑威爾及其他同僚立場分歧,提出如果數據支持,下月可能降息。

沃勒在6月20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我認爲我們有降息空間,之後可以觀察通脹走勢。”並補充稱,若有必要,央行隨時可暫停降息。“我們已暫停降息六個月以觀望,目前數據表現良好。”

儘管如此,根據聯邦基金利率期貨,投資者目前認爲7月降息的概率僅約20%,反而押注下次降息將在9月。

關稅的數學邏輯

截至5月的溫和通脹數據表明,儘管特朗普對數十個美國貿易伙伴加徵關稅,且關稅持續時間和最終稅率仍存在廣泛不確定性,但企業至少目前正在設法避免漲價。

先鋒集團高級美國經濟學家Josh Hirt表示,一個可能的解釋是,企業正在消化一季度爲規避關稅而提前囤積的進口庫存。

Hirt的計算顯示,今年進口商支付的實際關稅稅率平均低於特朗普設定的名義稅率,主要原因是大量商品在關稅生效前已進口到位。

鮑威爾在證詞中提到的另一重不確定性,在於關稅成本將如何在出口商、進口商、零售商、製造商和消費者之間分攤。

鮑威爾表示:“起初,進口商將支付關稅,但最終成本會在這五類主體中分攤。”他補充道,數據顯示至少部分影響將轉嫁至消費者。

Bloomberg Economics經濟學家Estelle Ou和Andrej Sokol表示:“在4月和5月初的短暫回落之後,從中國到美國的集裝箱貨運量再次上升,年初至今的進口量至少在夏季前有望超過正常水平。如果這一趨勢持續,美國商店在假期季前將備貨充足,這可能意味着企業今年無需急於轉嫁關稅成本。”

就業數據與通脹預期

在7月15日的通脹報告發布之前,美國勞工統計局將於7月3日公佈同等重要的月度就業數據。今年到目前爲止,幾乎沒有跡象表明關稅對就業市場造成衝擊,這使得鮑威爾及其多數同僚得以堅持認爲:穩健的勞動力市場意味着無需急於降息。

但與通脹數據類似,預測人士普遍認爲,貿易政策動盪對勞動力市場的潛在影響在6月數據發佈前不會顯現。一項調查顯示,經濟學家預計本週公佈的報告將顯示6月失業率微升至4.3%,爲2021年以來最高水平。

鮑曼在6月23日的一次演講中表示,美聯儲官員應該“認識到,鑑於近期消費疲軟及勞動力市場顯現的脆弱跡象,就業目標面臨的下行風險可能很快加劇”。

美國經濟分析局上週五公佈的月度消費數據顯示,5月家庭支出下降,原因是消費者縮減了旅行和餐飲等非必需服務消費。預測人士警告稱,未來數月物價上漲將進一步擠壓消費。

耶魯管理學院的English表示,關稅的影響將取決於諸多難以量化的因素。但“關稅成本終將部分轉嫁至價格的直覺似乎是合理的。我仍認爲基本邏輯並未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