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業在玉米和大豆種植上的高產出,正逐漸演變成一個嚴峻的問題。

美國農業部預測,接下來的幾周內,美國將迎來歷史上規模空前的玉米和大豆收成,延續了多年以來的豐收趨勢。然而,過剩的供應正在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嚴重壓縮了農民的利潤空間。種子和農藥巨頭拜耳公司的CEO Bill Anderson在最近的電話會議中提到:

我認爲農民們一邊關注着自己的農田,一邊關注着相對較低的期貨價格。

根據美國玉米種植者協會的統計,2025年,玉米種植者預計每英畝將承受超過160美元的損失,主要由於化肥、種子、機械和農藥成本的增加。這種經濟壓力使得農民越來越依賴於美國政府的援助。北達科他州的農民Mark Belter表示:

我們並不願意接受政府的援助,但我們也不想面臨破產的風險。

爲了解決農民所面臨的困境,政府的干預已經成爲一種常態。特朗普政府的官員和國會議員正在考慮爲農民提供新一輪的緊急援助計劃。美國農業部副部長Stephen Vaden在最近的農業貿易展覽會上表示:

我們同樣看到了農民在商品價格上所面臨的問題。我們必須幫助他們度過這個生產季節,順利進入下一個生產季節。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美國農業的生產力實現了驚人的增長。

現代農民使用的生物技術種子和先進的農藥,使得作物更能抵抗乾旱和極端高溫。數據顯示,與1924年相比,美國農民去年的種植面積僅減少了2%,但玉米產量卻驚人地增長了729%,這充分展示了現代農業的高效率。

然而,這種高效率現在卻成爲了一把雙刃劍。

多年來,美國農民一直被鼓勵增加種植面積和提高產量,以滿足全球人口增長的需求。行業官員曾希望不斷開拓新的出口市場。但現實情況是,全球市場並未能完全吸收其龐大的產出。

伊利諾伊州的農民、全國玉米種植者協會主席Kenneth Hartman Jr.表示:

我們迫切需要市場來吸收這些供應。

創紀錄的產量並沒有帶來預期的高利潤,反而導致許多農民面臨虧損。

Mark Belter在北達科他州擁有8000英畝的農場,儘管他多年來一直在努力擴大規模以降低成本,但去年仍然虧損了40萬美元。他期望從國會去年12月通過的100億美元農民援助計劃中獲得約20萬美元的补贴。

這種虧損並不是個別現象。農民們正面臨連續數年的利潤下降。對政府援助的依賴已經成爲一種無奈的常態。

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內,美國政府爲了補償農民因貿易爭端而遭受的損失,提供了約230億美元的資金。

目前,隨着新一輪豐收季節的到來和商品價格的持續低迷,新一輪政府援助的討論已經提上日程。分析認爲,美國農業在看似繁榮的生產數據背後,實際上正面臨深刻的結構性危機。

在出口市場開拓受阻的情況下,美國農民的收入越來越依賴於國內政策。

大部分玉米和大豆最終被用於生產燃料、動物飼料或直接出口。其中,政府對生物燃料的強制摻混要求是支撐農產品需求的關鍵因素,部分玉米被加工成乙醇,而豆油則被用於生產生物柴油。

然而,農民們擔心政府的燃料強制摻混政策可能無法跟上他們不斷增長的收成速度。

同時,全球市場的競爭格局對美國農民也是不利的。近年來,巴西已經超過美國,成爲全球最大的玉米和大豆出口國。

巴西擁有大量的可耕地,並在農業技術和供應鏈現代化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對美國構成了直接的競爭。

此外,多變的貿易政策和關稅進一步增加了出口的複雜性。據美國農業部的研究,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的貿易爭端導致超過270億美元的農業出口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