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美元資產信心動搖、通脹風險加劇的背景下,黃金正成爲今年最炙手可熱的資產之一。

本週,金價已突破每盎司3500美元,刷新歷史高點。市場普遍押注美聯儲將很快開始降息,這進一步鞏固了由各國央行旺盛購買和對全球經濟日益加深的擔憂所推升的“購金潮”。

黃金“再創新高”的動力:特朗普要讓“美聯儲和美元聽話” - 圖片1

剔除通脹影響後,本輪金價逼近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高位水平。

黃金“再創新高”的動力:特朗普要讓“美聯儲和美元聽話” - 圖片2

這一漲勢與特朗普推出的一系列關稅政策,以及其爲影響美聯儲決策而發起的史無前例的行動同步。這些舉措已導致美元走軟和短期美債收益率下降,與特朗普旨在刺激企業和消費者支出、降低美國債務償還負擔的目標相符。

有分析指出,隨着特朗普試圖讓美聯儲乃至美元爲其意願服務,市場對黃金相對吸引力將持續增長的預期正在升溫,投資者正將特朗普對美聯儲的干預視爲黃金上漲的核心邏輯。

“獨立性”受損,美聯儲成風暴中心

特朗普對美聯儲的施壓正成爲市場的關注焦點。

作爲美國經濟乃至全球金融市場的核心機構,美聯儲的獨立性正面臨挑戰。而投資者日益相信,特朗普對美聯儲獨立性的持續施壓,將爲黃金創紀錄的漲勢提供新的、強有力的支撐。

特朗普不僅試圖罷免美聯儲理事庫克,還一再指責主席鮑威爾及其他決策者降息速度不夠快。此外,他還將通過提名新任主席來打造一個可能更爲“順從”的央行。

Pangaea Wealth AG首席執行官Johan Jooste表示:

“政策波動性已經爆表,並且尤其源於白宮。這些政策看起來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在削弱美元,這對黃金是利好。”

鑑於數十年的經驗表明,當利率由獨立的央行設定時,通貨膨脹會保持在較低水平,經濟增長也更爲穩定,一些投資者現在越來越傾向於押注特朗普對美聯儲的“攻擊”將把美國經濟引向一條更黯淡的道路。

美元或成“泄壓閥”,黃金再現歷史邏輯

對於看多黃金的投資者而言,最有利的情景是:美聯儲被迫在通脹上升的情況下降息,導致美元暴跌。

貨幣貶值和價格壓力上升都可能迅速侵蝕美國國債的回報,而此時美國政府正準備加大借貸規模。這將極大地提升黃金等替代性避險資產的吸引力。

Pictet Asset Management駐倫敦的多資產聯席主管Shaniel Ramjee表示:

“美元將成爲本屆政府想要推行的政策的‘泄壓閥’。”

他認爲,黃金是“防範貨幣走弱,或防範那些爲削弱美元而特意制定的政策的工具”。

這種情景曾在1970年代上演。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在面臨通脹風險時向美聯儲施壓以維持低利率,導致美元大幅貶值,並由此引發了黃金價格上漲300%的超級行情。

市場押注降息,前端利率下行

目前,金融市場的整體情緒似乎遠未達到恐慌的程度,但對降息的押注已顯著加劇。隨着美聯儲9月16日至17日的會議即將到來,交易員們加大了對降息25個基點的押注。

市場反應直接體現在債券收益率上。短期美債收益率近期跌至四個月低點,即所謂的“前端”利率下行,加上美元的疲軟,爲不付息、以美元計價的黃金提供了支撐。

與此同時,30年期美債收益率卻頑固地保持高位,反映出投資者押注,過早和激進的降息週期可能會煽動通脹,侵蝕對央行的信心,並可能引發資金大規模從國債流向黃金等其他防禦性投資。

DNCA Invest Strategic Resources Funds的投資組合經理Alexandre Carrier表示:

“過去的安全避風港是美元資產,但現在它們看起來越來越不安全了。作爲默認選項,黃金看起來是最後的避風港之一。”

華爾街看漲,增持空間尚存

目前,華爾街普遍看好黃金的後續表現。

瑞銀上月上調了金價目標,稱貴金屬“重回巔峯”;花旗也上調了其近期展望,部分原因是美國經濟狀況的惡化;高盛同樣看漲,認爲強勁的央行需求和對美元的多元化配置是關鍵支撐。

GAMA Asset Management SA的全球宏觀投資組合經理Rajeev De Mello預計,金價可能在2026年底前達到4000美元:

“我的觀點發生了重大轉變,變得更加看好黃金,主要原因是美聯儲獨立性的喪失。”

儘管金價已處高位,但投資者似乎仍有增持空間。據彭博數據,投資者在黃金ETF中的配置仍低於2020年疫情和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時的高點。

此外,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數據顯示,投機者的看漲頭寸也低於歷史峯值。這表明,如果資金從美債轉向黃金的趨勢加劇,市場仍有足夠空間容納更多投資者。

Pangaea Wealth的Jooste總結道:

“作爲一名價值投資者,美國政府債券看起來極度糟糕。當你對債券持負面看法時,你就需要一個替代品。”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