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高盛近期發佈深度研報,聚焦中國 Robotaxi 市場商業化進程。報告指出,預計到 2030 年,將有 50 萬輛 Robotaxi 在中國 10 多個城市運營,這一領域不再侷限於技術可行性探討,而是轉向如何實現商業化落地。高盛認爲,隨着消費者接受度在一線城市的提升、人力司機供應趨緊以及政府和保險行業的助力,Robotaxi 成爲自動駕駛技術最早且最顯而易見的商業化路徑之一,預計到 2035 年中國 Robotaxi 市場總規模可達 470 億美元,且有望實現盈利,2026 年開始在一線城市實現正毛利率。

高盛預計中國 Robotaxi 市場將從 2025 年的 5400 萬美元增長至 2035 年的 470 億美元,十年間增長 757 倍。到 2035 年,Robotaxi 車隊規模有望達到 190 萬輛,佔共享出行車輛的 25%。這一增長源於硬件和算法成本下降、運營成本降低以及車輛運營效率提升。例如,小馬智行 第七代 Robotaxi 車型 BoM 成本較前代降低 70%,WeRide 的 GXR 車型成本也低于上一代,百度 Apollo Go 第六代車型成本仅 2.9 萬美元,比第五代降低 60%。

技術實力和運營經驗是 Robotaxi 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測試里程、每千英里脫離次數和事故率是衡量企業技術成熟度的關鍵指標。高盛強調,企業需要積累大量測試數據以提升算法安全性,同時降低事故率對於贏得消費者信任至關重要。目前,Robotaxi 的事故率已低於傳統出租車,但隨着車隊規模擴大和技術迭代,企業仍需不斷優化安全性能。

不過,Robotaxi的規模化核心在於成本優化。當前單車硬件成本約4萬美元(含激光雷達、域控制器等),高盛預測至2035年將降至3.2萬美元,降幅達20%。以百度Apollo Go第六代車型爲例,其成本較前代降低60%至2.9萬美元。算法層面,基於“世界模型”(World Model)的強化學習技術,正在替代傳統人類駕駛數據訓練模式,顯著降低研發邊際成本。

儘管 Robotaxi 行業處於早期階段,但高盛已看到其盈利潛力。預計到 2035 年,一線城市 Robotaxi 每車年收入可達 3.1 萬美元,二線城市爲 2.2 萬美元,其他城市爲 2 萬美元。成本方面,每車年成本有望從 2025 年的 20100 美元降至 2035 年的 18900 美元。隨着收入增長和成本下降,Robotaxi 企業將在不同城市級別逐步實現盈利,2026 年在一線城市、2031 年在二線城市、2034 年在其他城市實現單輛車毛利轉正。

中國從國家到地方層面均出臺政策支持自動駕駛發展。國家層面,自動駕駛技術被列入 “十四五” 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多部門聯合推動自動駕駛車輛市場化和道路准入。地方層面,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分別在責任認定、道路測試、商業化運營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例如,上海明確無人駕駛汽車發生事故時,由車輛所有人或管理者先行墊付賠償金,隨後可向責任方追償。此外,保險行業也在積極探索覆蓋 Robotaxi 風險的產品,以降低企業運營風險。

儘管前景廣闊,但 Robotaxi 商業化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行業競爭加劇可能導致定價和訂單量下降。高盛敏感性分析顯示,若每單價格從 3 美元降至 2.5 美元,或日訂單量從 29 單降至 24 單,行業運營利潤率將受到顯著影響。另一方面,安全事故將對企業和行業聲譽造成重大沖擊,例如 2023 年 Cruise 發生事故後,通用汽車於 2024 年停止對其資金支持,凸顯了安全性對於行業發展的關鍵性。

競爭格局:技術壁壘與生態協作構建護城河

在 Robotaxi 行業中,頭部企業通過技術壁壘和生態協作構建起深厚的護城河,展現出多維度的競爭優勢,引領着行業的發展方向。

從技術指標來看,行業分化顯著。領先企業憑藉超長的路測里程,突破 3000 萬公里,每次干預里程(MPD)更是超過 8000 公里,成功將事故率控制在低於人類司機的水平(0.036 次 / 億公里),凸顯出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卓越技術實力。百度 Apollo、小馬智行 等企業已在一線城市實現全無人運營,覆蓋面積超 200 平方公里,這無疑是技術成熟度和可靠性的有力證明,也爲其市場拓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生態協同效應爲企業競爭注入強勁動力。在硬件層面,禾賽科技(LiDAR)、韋爾股份(CIS)、斯達半導體(SiC)等國產供應鏈企業嶄露頭角,其成本較國際廠商低 30%,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產品市場競爭力。在平臺端,企業積極接入滴滴(6.7 億 MAU)、高德(3 億 MAU)等流量巨頭,以 10% 的分成比例獲取海量流量入口,實現用戶與服務的高效對接,加速了用戶增長和市場份額的擴大。

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企業積極探索多元路徑。共享所有權模式的推出,鼓勵個人購買 L4 級自動駕駛車輛加入車隊,有效降低了企業資產壓力,同時提高了車輛利用率和運營效率。與此同時,與車廠合資成爲趨勢,例如百度與吉利的深度合作,有力地加速了車型迭代和技術落地,提升了產品在市場中的適應性和競爭力。據預測,到 2035 年,百度和 小馬智行 在 Robotaxi 市場的佔有率將分別達到 27% 和 18%,展現出強勁的市場影響力和發展潛力。

對此,高盛在近期研報中篩選出 Robotaxi 產業鏈的三級受益標的,涵蓋整車運營、核心部件以及半導體與材料領域,爲投資者呈現了這一新興產業的多元機遇圖譜。

在整車運營領域,百度(BIDU.US)憑藉其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市場佈局,2035 年 Robotaxi 業務估值高達 120 億美元,展現出其在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領域的深厚積澱與巨大潛力。小馬智行(PONY.US) 作爲行業的重要參與者,預計市佔率將達到 18%,其技術優勢和運營效率提升將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而滴滴則以平臺分成模式實現輕資產擴張,藉助其龐大的用戶基礎和流量優勢,爲 Robotaxi 業務提供了廣泛的市場覆蓋和強勁的增長動力。

此外,核心部件供應商在 Robotaxi 產業鏈中扮演關鍵角色。禾賽(HSAI.US)在 LiDAR 領域不斷突破,成本實現年降 12%,持續降低整車成本的同時,提升感知系統性能,爲自動駕駛的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韋爾股份憑藉車載 CIS 市佔率 35% 的絕對優勢,引領行業發展,其圖像傳感器產品在分辨率、低光性能等方面的卓越表現,爲自動駕駛車輛提供清晰、精準的視覺數據。地平線征程 6 芯片以 200TOPS 的強勁算力,滿足複雜自動駕駛算法的實時運算需求,推動智能駕駛技術不斷向前發展。

最後,半導體與材料領域的企業爲 Robotaxi 產業提供了堅實的底層支持。斯達半導體在 SiC 襯底良率上取得重大突破,良率突破 80%,有效提升了功率器件性能和生產效率,助力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能源效率提升。華虹半導體車規 MCU 產能提升 50%,爲汽車電子控制系統提供了強大的芯片供應保障,確保了車輛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多領域的穩定運行和功能拓展。

結語

Robotaxi不僅是自動駕駛技術的試金石,更是重構城市出行生態的支點。高盛強調,未來十年行業將經歷“成本優化-區域滲透-生態整合”的三段式躍遷,能否在安全、效率與體驗間取得平衡,將決定470億美元市場的終極分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