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五月復甦行情挑戰傳統“五月清倉”策略
華爾街流傳着一句古老的諺語:“五月清倉,暫離市場”,意指在5月至10月的六個月裏,股票市場往往表現不佳,建議投資者在此期間將持倉轉爲現金。然而,今年美股在五月的表現卻顛覆了這一傳統觀念,呈現出復甦行情,新諺語“五月買入,暢享收益”應運而生。
“五月清倉”策略的成因多樣,包括假期週期、獎金髮放等,同時1929年的大崩盤和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均發生在這一時期。但今年的情況有所不同,美股自4月底至5月上半月持續復甦,標準普爾500指數在過去兩週內飆升了6%。貿易局勢的意外緩和和低於預期的通脹數據爲市場注入了強心劑,使得標普500指數年內漲幅自2月以來首次轉正。
歷史數據分析
衆多學術論文和市場研究探討了“五月清倉”策略,並按股票類別和時間段進行了細緻分析。儘管季節性規律確實存在,股市在夏季可能面臨更高風險,但從長期來看,股價總體仍呈上漲趨勢。
研究表明,在任何一年中,保持滿倉投資或許比試圖精準把握市場時機更爲穩妥。此外,企業盈利、估值水平、宏觀經濟環境以及利率走向等指標可輔助投資者做出更優的投資組合決策。
財經評論員觀點
財經評論員、投資集團負責人大衛·勒納本月初建議:“不要在五月拋售,而是應持有投資並進行對沖;儘管存在關稅問題和經濟衰退擔憂,但市場展現出的韌性預示着潛在收益。”
勒納還表示,“恐慌性拋售爲科技和通信行業的大盤股創造了買入機會;在支撐位有紀律地建倉,已帶來超20%的回報。”
時間 | 標準普爾500指數變化 |
---|---|
過去兩週 | 飆升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