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5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佈會,科技部副部長邱勇,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朱鶴新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科技金融政策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央行副行長朱鶴新表示,爲提升債券市場對科技創新支持的適配性,人民銀行等部門建立了債券市場“科技板”,在繼續服務好科技型企業的基礎上,支持金融機構、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豐富科創債券產品體系。
債券市場“科技板”支持發行人靈活分期發行債券、簡化信息披露要求、減免債券發行交易的部分手續費。債券市場“科技板”最需要支持的是股權投資機構,因爲股權投資機構是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主要力量,主要存在輕資產、長投資週期等特點,靠自身發債融資的話會存在融資期限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債券市場“科技板”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此外,還創建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機制,由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貸款資金。債券市場“科技板”將重點支持排名靠前、投資經驗豐富的頭部股權投資機構發行債券。
朱鶴新稱,目前市場各方響應積極。據統計,現在已經有100家左右的機構在發行科技創新債券,超過2500億元。下一步,要密切關注,繼續推進,共同建設好債券市場的“科技板”,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希望持續完善配套的支持機制,讓“科技板”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文字實錄如下: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邀請到科技部副部長邱勇先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朱鶴新先生,金融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長郭武平先生,中國證監會首席風險官、發行監管司司長嚴伯進先生,請他們爲大家介紹科技金融政策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們首先請邱勇先生作介紹。
科技部副部長 邱勇: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興和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的同事一起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首先,我代表科技部對大家長期以來對科技工作的關心、關注和支持表示感謝!近日,科技部會同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下面,我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政策舉措》的出臺背景和重點內容。
金融資本是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發展科技金融是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工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以及去年6月份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強調要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需要我們共同努力,這既是科技界的事情,也是金融界的事情。這次印發的《政策舉措》,既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以科技創新需求側爲牽引,加快破解金融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難點堵點的一項系統性部署和安排。文件起草過程中,我們各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推動科技創新需求側和金融供給側同向發力、同題共答、同責共擔,建立了科技金融的政策框架體系,構建了科技金融發展的“四梁八柱”。《政策舉措》聚焦創業投資、貨幣信貸、資本市場、科技保險、債券市場等7個方面,提出了15项政策舉措,既有存量政策的迭代升級,也有增量政策的創新供給,可謂“乾貨”滿滿。主要包括以下几個方面:
一是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創業投資“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創業投資是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生力軍。這次《政策舉措》重點圍繞暢通創業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推出一系列新舉措,提出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範圍、支持創業投資機構發債融資等,讓創業投資的募資來源更加廣泛;鼓勵發展創業投資二級市場基金等,讓創業投資的退出渠道更加暢通;特別是提出了優化國有創業投資的考覈評價機制,讓國有創業投資的耐心更足、定力更好,真正成爲點燃中國科技創新的“高能燃料”。
二是用好用足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支持。《政策舉措》中提出,將對科技創新與技術改造再貸款,進一步優化結構、擴大規模、降低利率,目的就是爲科技型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打造融資貸款的“專屬渠道”。鼓勵商業銀行建立各具特色的科技金融專門機構,優化考覈機制,目的就是讓科技型企業貸款融資更加便捷。金融監管總局還將開展科技企業併購貸款和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建立與科技創新特點相適應的新型信貸模式,目的就是讓貸款融資更好地服務於科技型企業的創新需求。
三是發揮資本市場的關鍵樞紐作用,支持科技型企業直接融資。資本市場是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併購重組、債券發行以及創業投資退出的重要渠道。這次《政策舉措》在資本市場方面有兩大亮點,一是建立健全科技型企業資本市場“綠色通道”機制,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爲企業創新成長提供更加適配、更加包容的制度支撐;二是創新性地提出建立債券市場“科技板”,爲科技創新籌集長週期、低利率、易使用的債券資金。
四是發展科技保險,更好發揮創新風險分擔和補償作用。科技保險是支持創新的減震器和穩定器。《政策舉措》提出制定科技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建立科技保險發展協調機制、健全涵蓋科技創新全鏈條、全週期的科技保險產品和服務體系,探索建立國家重大技術攻關科技保險共保體,推動保險資金參與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等措施,目的就是幫助科技型企業應對新技術和新業務模式帶來的風險,提供全週期風險保障和資金支持,保障創新活動的持續開展。
除上述四方面重要內容以外,《政策舉措》還圍繞加強財政政策的引導支持、推進央地聯動、打造科技金融開放創新生態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舉措,特別是加快推進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這三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等開展科技金融政策先行先試。
七部門聯合印發的《政策舉措》是一項實現科技和金融“雙向奔赴”的基礎性、引領性制度安排。科技部將充分發揮牽頭部門作用,進一步細化任務分工,明確實施節點,與有關部門一道,積極推動《政策舉措》的落地實施和儘早見效,努力健全多層次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
我就先介紹到這裏,謝謝。
壽小麗:
謝謝邱勇副部長的介紹。下面我們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大家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新華社新華財經記者:
我注意到,《若干政策舉措》提出,建立債券市場“科技板”,請問背後的考慮是什麼?目前這項工作有哪些進展?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 朱鶴新:
謝謝你的提問,剛纔邱勇副部長把《若干政策舉措》作了介紹,在介紹的過程中,邱勇副部長說有兩個亮點,其中一個亮點就是剛纔你提出的,在債券市場設立“科技板”,這也是大家比較關注的,現在應該說進展下來還是比較順利的,實際上也是解決我們現在一個重點難點的問題,就是股權結構在“募投管退”當中最前端的“募”的問題。爲提升債券市場對科技創新支持的適配性,人民銀行會同證監會、科技部、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建立了債券市場“科技板”,在繼續服務好科技型企業的基礎上,支持金融機構、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豐富科創債券產品體系。這次把科技型企業發行的債券單獨拿出來,並在債券發行交易制度上作出差異化安排。這個差異化安排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個是支持發行人靈活分期發行債券,第二是簡化信息披露的一些要求,第三是自主設計含權結構、還本付息等債券條款,第四是減免債券發行交易手續費,第五是組織做市商提供專門做市報價服務,第六是推動評級機構創新設計專門的評級方法。5月7日,人民銀行、證監會已經發布公告,具體措施正在落地當中。
在這3類發行科創債券的主體當中,最需要給予支持的就是股權投資機構。股權投資機構在支持科技創新,特別是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剛纔邱部長也講了,股權投資結構是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重要力量,但目前存在什麼問題呢?主要是股權投資機構本身是輕資產的,長投資週期的,靠自身發債融資期限比較短,而且融資成本也比較高。所以,通過這樣一個科技板,要解決期限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因此債券市場科技板將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由人民銀行提供低成本再貸款資金,通過擔保增信、直接投資等方式,同時也加強與地方政府、市場增信機構合作,共同分擔債券投資人的違約損失風險,支持股權投資機構發行低成本、長期限的科創債券。爲激勵創投行業提升服務能力,工具將重點支持排名靠前、投資經驗豐富的頭部股權投資機構發行債券。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樣的工具創新,能夠給市場化的股權投資機構拓展一條資金的渠道,解決募資難的問題。
目前市場各方響應積極,多家機構已經註冊或者已經發行的科技創新債券,我們也統計了一下,現在已經將近有100家左右的機構在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已經超過了2500億。下一步,我們還是要密切關注,繼續推進,共同建設好債券市場的“科技板”,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希望持續完善配套的支持機制,讓“科技板”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謝謝。
科技日報記者:
我們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科技金融的基礎制度。剛纔邱勇副部長介紹了《政策舉措》的背景和主要內容,我們想了解一下制定《政策舉措》有哪些主要考慮?政策實施的預期效果是什麼?謝謝。
邱勇:
謝謝你的提問。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當前比較重要的一項工作,科技成果要轉化成現實生產力,需要大量科技投入,也需要科學家、投資人、企業家共同努力,推動科技、金融、產業的深度融合。七部門在文件起草過程中,堅持問題導向、重點突破,聚焦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新情況新問題,努力爲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實施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服務。政策文件起草過程中,我們重點突出以下三方面。
首先,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同時發力,推動科技和金融“雙向奔赴”。此前的很多科技金融政策,大多是從供給側入手,着眼於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規模、意願、能力。這次《政策舉措》,從科技創新的需求側出發,聚焦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融資需求,強化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支持。比如,爲創業投資“引流”“疏堵”,提出發揮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鼓勵金融資產投資公司、保險資金、社保基金等參與創業投資等措施;爲進一步強化科技信貸支持,提出優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創新等。
其次是堅持系統觀念,釋放政策“組合紅利”。前期,各部門圍繞金融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已出臺了一系列突破性、實效性強的具體政策,這次《政策舉措》把這些增量政策也納入支持範疇,進一步強化政策組合的銜接互補、落實落地和整體效能,有利於充分釋放既有的政策紅利。比如,《政策舉措》提出落實好支持中央企業創業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引導國有資本成爲支持創業投資的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再比如,兩會期間,中國人民銀行提出設立債券市場“科技板”;金融監管總局提出,抓好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科技企業併購貸款試點、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等“四項試點”措施。《政策舉措》對這些政策的進一步深入落實落地作出了具體的安排和部署。
最後是注重協同發展,推動各方力量“攥指成拳”,形成推進合力。發展科技金融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協同發力。《政策舉措》要求強化科金協同、央地聯動,所謂科金協同就是科技部門和金融部門協同,所谓央地聯動就是中央和地方的联动。具體包括,建立多部門參與的科技金融統籌推進機制、開展區域創新實踐以及“股債貸保投”多種金融工具的綜合運用等。在投入方式上,強調從“財政思維”轉向“金融思維”,發揮財稅政策對金融投資的引導激勵作用。
總之,出臺《政策舉措》是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一項重要改革內容,我們也希望通過《政策舉措》的深入實施,實現以下三個方面的效果:
一是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長效投入機制。通過這個文件,形成科技金融發展的政策框架體系,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在金融資本和科技創新之間搭起一座紐帶和橋樑,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持續引導金融活水澆灌科技創新的沃土。
二是建立面向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金融支持安排。引導各類金融資源對國家科技重大項目、科技領軍企業、國家級科研平臺基地等加大融資支持,創設更大力度、更有突破性、更符合創新規律的科技金融政策工具,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三是着力突破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瓶頸問題。通過實施科技創新再貸款、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發展創業投資,豐富科技保險產品,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功能等,顯著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獲得感、適配度和便捷性,特別是降低融資成本。
當然,我們也非常清楚,一項新的政策要在全社會落地,並且取得實效,需要多方努力,也離不開在座各位媒體朋友的大力宣傳和深入解讀,我們也希望各位媒體朋友幫我們做好宣傳,解讀好《政策舉措》,共同推動政策的落實落地,取得好的成效。謝謝!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
我的問題想提問給證監會。請問證監會在支持科技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方面推出了哪些金融服務和支持措施,以幫助其解決融資問題?謝謝。
中國證監會首席風險官、發行監管司司長 嚴伯進:
謝謝你的提問。近年來,證監會以科創板、創業板一系列改革爲契機,深入推進關鍵制度創新,破解支持科技企業發展的堵點難點。2024年以來,我們陸續出臺了“科創板八條”“科技十六條”“併購六條”,還有《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優化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體系和市場生態,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金融鏈加快深度融合。
您剛纔的這個問題,我想從採取的措施還有取得的效果等幾個方面來介紹情況。
首先,發行上市的條件更加包容適配。我們針對科技企業的特點,精簡優化發行條件,設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爲未盈利企業、紅籌企業、特殊表決權企業都開闢了上市路徑。比如,科創板設置了五套上市標準,其中有四套都不要求企業盈利。所以,一批優質龍頭科技企業成功登陸了A股市場,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其次,新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不斷提升。滬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上市公司數量已接近2700家,市值佔比超過了4成。2024年,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當中,超過9成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或高新技術企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等領域,都形成了上市公司集羣,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領域的代表性“硬科技”企業實現了上市融資。
再次,科技企業併購重組更加活躍。“併購六條”發佈以來,上市公司積極謀劃併購重組,實現轉型升級和產業整合。目前,我們注意到,滬深上市公司披露資產重組的一共有1400餘單,同比增長超過40%,其中重大資產重組170餘單,同比增長超過220%。尤其在這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上市公司披露資產重組約650單,其中重大資產重組超过80單。我們也看到,一批案例已經順利落地。比如,科技型上市公司進行產業整合、收購優質未盈利科技資產等這些案例都已經落地。
再就是,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支持科技創新也在持續發力。註冊制改革以來,有九成的科創板、北交所上市公司,還有超過半數的創業板上市公司,都獲得過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的投資,“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這樣的市場生態逐步形成。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模和佔比持續提升,目前在投項目超過了10萬個,在投本金超過了4萬億元。
最後,債券市場直接融資作用也在不斷凸顯。目前,交易所債券市場已經成爲科技企業直接融資的一個重要渠道,科創債累計發行1.2萬億元,其中2024年一共發了539只,發行規模0.61萬億元,同比也是增長了64%,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半導體、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製造等前沿領域。
總的來看,資本市場改革效應在不斷放大,支持科技創新的產品、工具和服務體系持續健全,“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正在加速形成。謝謝!
CNBC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在支持相關企業境外上市方面,有什麼新的舉措?第二,在支持科技創新的同時,有哪些防止資金濫用的具體舉措?謝謝。
嚴伯進:
這個問題還是我來回答,謝謝你的提問。關於您提到的科技企業境外上市,我簡單介紹一下情況。證監會堅定不移地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力支持科技企業用好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從2023年3月31日起,境外上市新規正式實施,到現在兩年多,備案管理機制運行平穩,截至今年4月底,已經完成了242家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的備案,這當中有83家爲科技企業,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先進製造等領域。證監會將會同跨部門協調機制成員單位,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利用境內境外資本市場規範發展,爲科技企業境外上市提供更加透明、高效、可預期的監管環境。
第二個問題您提到的是兼顧支持科技創新和防止資金濫用問題。證監會在支持科技企業發展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募集資金的監管。一直以來,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首發和再融資的募集資金都有着嚴格的監管要求、披露要求和使用要求,比如最典型的,科創板就要求募集資金必須投向科技創新領域。大家可能也注意到,近期證監會修訂發佈了《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監管規則》,提出了募集資金應當專款專用、專注主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嚴格監管募集資金用途變更,進一步強化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的安全性和使用規範性。謝謝!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我的問題是,銀行保險機構是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請問金融監管總局在科技金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金融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長 郭武平:
首先,非常感謝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對金融監管總局工作長期的關心和支持。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持續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簡單概括爲“345”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目的是讓更多的金融活水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流入科技創新的廣袤沃土,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我簡要介紹一下。
“3”是政策體系、產品供給體系和專業組織體系。政策體系,前期總局聯合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出臺了一攬子科技金融政策,包括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等。產品供給體系,我們指導銀行保險機構結合科技企業特點,針對性地開展“貸款+外部直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專利保險等專業服務。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高新技术企业貸款余额17.7萬億元,同比增長20%,增速远高于各项貸款平均水平。專業組織體系,我們引導金融機構優化科技金融管理體制,大中型銀行目前已經在總行和省分行層面都設立了專門的科技金融部門,全國設立科技支行2178家。
“4”是科技金融4項試點,主要是爲了讓科技企業獲得更多的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支持。第一個試點是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我們先後將試點範圍,從上海擴大到全國18個城市及其所在省份,目前簽約意向金額突破了3800億元。第二個試點是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前期最早一批是500億元,第二批試點1120億元,近期我們還會批覆第三批600億元试点规模,三批合計將達到2220億元。第三個試點是科技企業併購貸款試點。允許部分銀行在18個城市開展試點,將併購貸款的期限從7年延長到10年,貸款佔併購資金的比例從原來的60%提高到80%,目前所有的試點銀行都已經全面落地。第四個試點是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總局聯合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推進試點,主要是解決知識產權登記、評估、處置等方面的難題。
“5”是發揮5類金融機構各自服務優勢。我們推動構建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相互補充,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共同發力,各類金融機構各司其職、協調配合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政策性銀行持續提升服務質量,爲科創提供中長期、低利率的融資支持。商業銀行將科技創新作爲重點支持領域,近幾年連續實現貸款餘額和戶數雙增長。保險機構完善產品體系,形成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保險保障。資管機構和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加大股權投資力度,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其他非銀機構也發揮專業優勢,比如提供融資租賃等特色服務,解決科技設備更新迭代快等問題。謝謝!
總檯央視記者:
自去年科技部發布了《“創新積分制”工作指引(全國試行版)》以來,社會各界對此都非常關注。我們也注意到《政策舉措》對此進行了專條部署。所以我的問題是,我們如何推進“創新積分制”的推廣應用,來進一步引導金融資源向科技型企業集聚?謝謝。
邱勇:
謝謝你的提問。正如你講到的,“創新積分制”推廣應用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特別是金融界、科技型中小企業,都特別關注“創新積分制”的應用情況。
“創新積分制”是2022年科技部推出的一項創新性的科技金融政策工具。它通過一套系統化、結構化的指標、數據和算法,對企業的創新能力、創新績效以及未來的發展潛力進行科學的評價,目的是幫助金融機構更加精準地識別科技型企業的科技創新屬性。
爲了推進相關工作開展,我們在充分聽取金融機構意見和需求的基礎上,專門印發實施了《“創新積分制”工作指引》,提出3大類18個指標的評價體系,努力把企業的“創新數據”轉變成金融機構更熟悉的“財務數據”。同時,我們也加強和金融管理部門的協同聯動,依託“創新積分制”聯動實施科技創新再貸款、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截至去年底,我們分3批總共徵集了52萬餘家科技型企業信息,將其中7萬多家符合條件的企業推薦給21家全國性銀行和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累計已有7000多家企業和銀行簽訂了合同,簽約金額超過880億。目前,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已在全国31個省市區全面鋪開,落地業務1.22萬筆,擔保規模超過380億。
除此以外,我們還積極鼓勵和指導支持地方科技部門、金融機構開展各具特色的創新積分實踐。比如,湖北省印發實施《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實施辦法》,運用“創新積分制”建立知識價值信用評價模型,分類評價企業和配套授信額度,實現純線上、純信用融資。
下一步,我們將以更大力度推行“創新積分制”,主要是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首先,進一步優化“創新積分制”核心指標。在推廣應用的基礎上,適時推出“創新積分制”升級版2.0,讓它更精準地爲科技型中小企業“畫像”。在科技金融重點地區開展“創新積分制”數智底座建設,以高質量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賦能創新積分評價。
其次,拓寬“創新積分制”場景應用。開展積分企業分類評價和增值服務,持續推進創新積分評價與地方政府貸款風險補償、貸款貼息等政策的聯動實施,拓展“積分貸”“積分投”“積分保”“積分融”等金融服務場景。
第三,持續加強政策解讀和典型案例宣傳。“創新積分制”推出以來,各方面媒體對“創新積分制”實施成效給予了廣泛報道,極大地推動了“創新積分制”的普及和應用。後續,我們會隨着應用的推進,及時總結典型案例和特色做法,進一步加強宣傳和推廣,讓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瞭解政策,積極參與。也希望在座的媒體朋友多多關注“創新積分制”。謝謝大家!
鳳凰衛視記者:
請問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如何做好《政策舉措》的落實工作,確保銀行業保險業支持科技創新發展取得實效。謝謝。
郭武平:
謝謝你的提問。《政策舉措》是七部門圍繞科技創新領域新情況新問題作出的系統性、綜合性政策文件,主要是引導更多的金融資源用於科技創新,實現科技金融服務提質、擴面、增效。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加強“三項建設”,抓好相關政策文件的落實。
第一項是加強科技金融服務機制建設。我們將指導金融機構把科技金融服務納入機構戰略規劃和年度重點任務,構建相對獨立的科技金融業務管理機制,並向科技金融專業和特色分支機構適當授權。對於科技型小微企業,近期總局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印發了《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若干措施》,這些措施也適用於科技型小微企業。我們將推動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向科技領域傾斜對接幫扶資源,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在績效考覈、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等方面給予傾斜,並在盡職免責方面實行差異化的監管要求。
第二項是加強科技金融產品體系建設。支持銀行綜合運用科技企業創新積分等多方面信息,提升科技型企業首貸率。規範與外部投資機構合作,獨立有效開展信貸評審,探索和完善“貸款+外部直投”等業務模式。对于经营现金流回收周期较长的流动资金貸款,允许银行适当延长貸款期限,最長可以達到五年。鼓勵保險公司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費用損失保險,爲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供風險保障。
第三項是加強科技金融專業能力建設。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建立差異化科技金融評估評價體系,突出科技人才、科研能力、研發投入等適合科技企業特點的創新要素。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科技金融服務業務處理、經營管理、內部控制等關鍵環節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金融機構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還要加強同第三方合作。健全科技金融業務風險分擔機制,實施支持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推動改進科技中介服務,爲金融機構提供有公信力的科技諮詢和價值評估等服務。謝謝。
中國證券報記者:
對於構建與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請問人民銀行有哪些具體的政策舉措?謝謝。
朱鶴新:
謝謝你的提問。衆所周知,做好科技金融工作既是支持科技強國建設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金融機構戰略轉型的需要,更是我們金融管理部門的職責所在。所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全國科技大會都對科技金融作出了部署和要求,要求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近年來,我們人民銀行和相關的金融管理部門,以及科技部採取了很多積極措施,健全政策框架,應該說科技金融的“四梁八柱”已經基本搭建完成,多元金融體系初步形成。截至今年3月末,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已超過3.3萬億元,而且同比增長24%,連續3年的增速都超過了20%;全國“專精特新”企業貸款餘額已經超過了6.3萬億元,同比增長15.1%,這也是遠遠超過我們貸款的平均增速;第三個數據是銀行金融機構與企業簽訂的設備更新的貸款餘額已經達到了1.2萬億,這個設備更新很多是跟科技型企業相關聯的;第四組數據是銀行間債券市場投向科創企業領域餘額突破了1萬億,在A股上市的“專精特新”企業已經超過1900家,這說明我們這幾年政策在科技領域取得了積極成果,這也體現了我們金融機構、金融部門以及科技部幾家抬,形成的合力,也逐步暢通了科技、金融、產業這樣一個循環,從而有利於我們促進高質量發展。
近期出臺的《若干政策舉措》,對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提出了更加具體的工作舉措。這些舉措要得到真正地落實,人民銀行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提升科技貸款的投放強度和服務能力。這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規模上要更有力度,人民銀行已經將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的規模由5000億元提升到8000億元,同時下調再貸款利率,由1.75%下調到1.5%,其目的還是引導金融機構爲企業研發創新和設備更新提供更大力度、更加精準的貸款支持。第二體現在服務上要更有溫度,推動銀行深化科技信貸服務能力的建設,在內部管理、人才建設、風險評估、產品服務等方面構建專項機制,匹配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提升服務覆蓋面,讓更多中小科技企業獲得優質的信貸服務。
二是關於建設債券市場的“科技板”,這也是支持科技發展的一項創新性舉措,剛纔我已經給大家介紹過了。我們把發展股權融資、壯大耐心資本作爲重中之重,促進創投行業“募投管退”的循環,解決這類機構的募資難問題,這是一個亮點也是一個創新點。
三是培育完善科技金融生態體系。推動銀行、保險、證券等各類金融機構和股權投資機構之間的分工協作,形成差異化、專業化的發展格局,同時我們也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爲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提供融資支持。加強科技型企業跨境金融服務,因爲現在科技型企業不光是面向國內的,還有很多是面向國外的,我們將穩步推進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試點、跨境融资便利化試點。擴大科技公共信息開放共享,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創新積分制”,主要是畫像畫得準,爲科技金融服務提供信息數據支撐。
四是要提高科技要素密集地區的金融服務水平。根據國家科技發展總體佈局,着力推動北京、上海等13個重點地區優化區域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在強度和能力上要達到更高水平,實際上起到一個引領示範的作用,支持保障國際和區域科創中心的建設。更好發揮科創改革試驗區作用,爲全國提供示範引領。加強地區間的聯動交流,促進區域協同創新和典型模式的複製推廣。這方面我們在全國很多地區都有一些很好的經驗,當然同時也懇請今天在座的媒體朋友在這方面多給支持。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
《政策舉措》提出推動區域科技金融創新實踐,請問下一步都有哪些工作考慮?謝謝。
邱勇:
謝謝你的提問。《政策舉措》提出要推動區域科技金融創新實踐,主要是要在區域落地。國家級科技創新中心目前有兩類,一類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目前中央確定了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3家;另一類是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目前確定了成渝地區、西安、武漢3家。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是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支點。科技金融是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內容。去年,我們會同人民銀行印發了《關於做好重點地區科技金融服務的通知》,確定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3個重點地區開展科技金融先行示範。下一步,我們將與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密切合作,積極推動科技金融的央地聯動,重點從三個方面抓好落實。
首先,在區域上要“有重點”。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以及成渝地區、武漢、西安三個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要發揮創新資源和金融資源豐富的優勢,率先破解科技金融的重點難點問題,特別是要在市場化法治化的軌道上先行先試有關科技金融的創新政策,探索出科技金融新的路徑和新的模式。
其次,在實施上要“有特色”。今年,我們將會同金融管理部門組織實施科技金融創新政策“揭榜掛帥”,積極鼓勵引導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主動“揭榜”,大膽探索各具特色的創新實踐,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用科技金融的“地方智慧”凝聚創新政策的“含金量”。
最後,在操作上要“有實招”。地方科技部門要主動對接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建立區域科技金融合作機制。以《政策舉措》提出的各項政策點爲牽引,加強資源對接和信息共享,建立科技任務和企業“白名單”定向推薦機制,讓各類科技創新主體能夠充分享受到政策紅利。謝謝!
證券時報記者:
我們看到《政策舉措》中有一些關於科技金融的配套政策,請問接下來將會從哪些方面推動這些舉措的落實落細?謝謝。
朱鶴新:
謝謝你的提問。推進科技金融工作,光有政策舉措還是不夠的,還要有一些配套措施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下一步在進一步優化科技金融發展環境上還要下功夫,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要提升政銀企對接的效率。對點多面廣的廣大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創新積分制”,並優化創新積分評價辦法,爲科技型中小企業精準畫像,主要目的是幫助金融機構準確識別和挖掘更多科技含量的企業,讓金融活水流入到我們科技型中小企業當中去。對於一些國家重大的科技任務,我們將建立融資對接推薦機制,推動科技產業部門梳理重點項目和企業信息,引導金融機構“點對點”地提供多元的融資支持。這是分了兩塊,一塊是比較小的,政銀企怎麼發揮作用,這裏面發揮創新積分的作用,那些重大的特別大的項目,要發揮“點對點”的作用。
二是加快科技公共信息開放共享。金融機構在這方面的訴求是比較多的,我們人民銀行將聯合科技部加強科技公共信息共享的政策指引,爲各地擴大科技信息共享提供標準。同時,利用地方徵信平臺和有關金融服務信息平臺等渠道,加強公共數據、產業數據等各類信息的歸集整合,創新數據授權運用和查詢獲取方式,爲金融機構投融資決策提供信息數據的支撐。這方面不僅要發揮徵信平臺的作用,我們還希望在其他方面,包括政府類的一些公共信息方面提供一些支持,包括科技部的一些信息來提供支撐。
三是因爲中小企業風險還是比較大的,我們希望推動加大科技金融風險的補償力度。財政政策對激勵引導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創新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們要配合好財政部門,用好用足貸款貼息、風險補償等政策,有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作用,這是非常重要的,要通過多方分攤風險,激勵金融機構提高風險容忍度,開發更便捷、低門檻的貸款產品,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債券等融資支持力度。謝謝。
壽小麗:
還有兩位記者舉手,最後兩個問題。
海報新聞記者:
資本市場在支持科創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功能。《若干政策舉措》中提到要“發揮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關鍵樞紐作用”,請問下一步都有哪些具體措施?謝謝。
嚴伯進:
謝謝你的提問。你剛纔問題當中提到了資本市場的獨特功能和關鍵樞紐作用。確實,資本市場在促進資本形成、優化資源配置、實現風險共擔、加速成果轉化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能夠在“科技-產業-金融”的循環中發揮關鍵樞紐作用。證監會堅持用改革的思維和方法,聚焦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研究提出了一些針對性強、可操作可落地的支持舉措。我這裏提到一些具體的舉措。
在持續優化科技企業境內上市的環境方面。實施更加靈活精準的新股發行逆週期調節機制,把握好新股發行的節奏和規模,健全投資與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持續深化科創板、創業板發行上市制度改革,進一步增強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繼續發揮好創新試點相關制度的功能,支持優質的紅籌科技企業迴歸境內上市。
在更好統籌發揮各板塊支持科技企業的功能方面。資本市場的各板塊是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的,科創板繼續發揮“試驗田”的作用,堅持“硬科技”的定位;創業板圍繞“三創四新”,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北交所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共同覆蓋各類型和各個發展階段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
在精準支持“硬科技”企業上市方面。堅持有爲政府和有效市場的有機結合,更加精準識別、篩選優質的科技企業,對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企業適用“綠色通道”政策。針對科技企業的特點,用好用足現有制度,更大力度支持優質的未盈利科技企業上市,積極穩妥推動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新的案例落地。
在加大力度支持科技企業產業整合方面。繼續落實好“併購六條”,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在企業併購重組中的主渠道作用。支持上市公司圍繞科技創新、產業升級進行佈局,引導更多資源要素向新質生產力方向聚集。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綜合運用股份、現金、定向可轉債等支付工具實施重組,提高輕資產科技型企業重組估值的包容度,推動更多具有示範意義的典型案例落地。
在培育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方面。支持私募股權基金以促進產業整合爲目的依法收購上市公司。優化私募股權基金退出相關的“反向掛鉤”的政策,支持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的發展,推動基金份額轉讓業務試點轉常規,擴大基金向投資者實物分配股票試點,促進“募投管退”的良性循環。繼續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完善“長錢長投”制度,推動完善長週期考覈機制。
在更好發揮債券市場支持科技創新作用方面。將持續完善交易所債券市場品種結構,大力推動科創債、綠色債等創新品種的發展。重點支持高新技術和戰略新興產業企業債券融資,鼓勵有關機構爲科技企業發行科創債提供增信支持。
後續,我們將與有關部門加強協同、形成合力,加快推動各項舉措落地見效。謝謝。
壽小麗:
最後一個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政策舉措》提出發揮科技保險支持創新的“減震器”和“穩定器”作用。請問金融監管總局在科技保險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舉措?謝謝。
郭武平:
謝謝你的提問。科技保險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未來產業培育發展具有“減震器”和“穩定器”的作用。我們主要實施了三項政策舉措,已經開展了有段時間,具體包括:
第一,完善首臺(套)、首批次保險補償機制。配合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發布了政策文件,擴大首臺(套)、首批次保險補償範圍,調整機制流程,優化條款費率。試點啓動以來,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過萬億元。
第二,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將保險資金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上市股權的風險因子調整爲0.4;投資科技板企業股票風險因子從0.45下調到0.4;科技保險適用財產險風險因子計量的最低資本要求,按照90%計算償付能力充足率。這幾項政策主要是給予了政策傾斜和優惠,釋放更多保險資金,支持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
第三,重大技術攻關保險保障機制試點。我們會同科技部等部門,在集成電路、商業航天等重點領域,建立健全共保體機制,爲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提供風險分擔方案。截至去年底,保險業全年提供科技保險保障約9萬億元,投資科技企業超過6000億元。
目前我們正在實施和即將實施的還有三項政策舉措:
第一,上個月我們剛剛出臺了保險資金投資未上市企業重大股權的政策,允許保險公司投資與保險業務相關的科技相關企業。
第二,也是上個月,我們調整了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將保險資金投資單一創業投資基金的餘額佔基金實繳規模的比例從20%提高到30%,爲更多保險資金投向創業投資基金創造條件。
第三,我們正在聯合科技部等研究制定科技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進度還比較快。主要是優化科技保險服務體系,更好發揮保險業風險補償、風險減量、資金槓桿以及鏈接互通的功能作用。
壽小麗:
謝謝各位發佈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的參與,今天的發佈會就到這裏,大家再見!
本文編選自“中國網”,FOREXBNB編輯:蔣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