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投資公司(KIC)加速佈局科技賽道,深化人工智能等領域戰略投入
韓國主權財富基金韓國投資公司(KIC)正加速佈局科技賽道,計劃大幅增加對全球科技初創企業和風險投資基金的配置比例,以此深化在人工智能等顛覆性技術領域的戰略投入。這家管理着2065億美元資產的主權基金在最新戰略轉型中,明確將另類資產作爲提升中長期收益的核心抓手,同時展現出對中美科技市場的差異化佈局思路。
KIC首席執行官樸日永在接受專訪時透露,基金正通過三大路徑構建科技投資版圖:在公開市場重倉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從數據中心、能源基礎設施到核心算法與應用層全面覆蓋;借力硅谷資源網絡,通過舊金山辦事處強化與頂尖風投機構的合作;探索中國科技領域的主動投資機會,在被動指數跟蹤基礎上尋求更高參與度。目前KIC美股持倉佔公開股票組合的65%,其中31億美元重倉英偉達(NVDA.US)、27億美元持有微軟(MSFT.US)的持倉規模,尚未計入通過其他投資工具間接持有的科技頭寸。
業績突圍需求與投資哲學
這場戰略革新背後是KIC迫切的業績突圍需求。這家成立二十載、初始資本僅10億美元的主權基金,雖已實現資產規模206倍增長,但年化4.75%的回報率仍面臨同行壓力,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同期斬獲13%回報,KIC去年8.49%的收益水平亟待提升。新任掌門人樸日永自九月履新後,正推動基金建立"趨勢前瞻+長期主義"的投資哲學,其團隊認爲美國科技股的強勢週期遠未結束,而中國市場的結構性機遇值得主動挖掘。
風險投資領域的佈局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KIC在風險投資領域的佈局策略正發生質變。儘管當前初創企業投資規模相對私募股權板塊仍屬小衆,但基金已明確將早期科技投資作爲洞察前沿趨勢的"瞭望塔"。樸日永的雙重專業背景爲此注入獨特基因:這位曾任職世界銀行、深耕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前政府官員,八年前親歷韓國初創生態培育,目睹多家AI平臺企業從種子輪成長爲行業龍頭。這種實踐認知使其團隊更篤信"早期卡位"的價值邏輯,通過風險投資建立技術洞察力,爲後續大規模投資錨定座標。
在中國科技投資議題上,KIC展現出謹慎樂觀態度。樸日永坦言地緣政治博弈與宏觀經濟波動構成現實挑戰,但中國市場的創新動能不容忽視。基金正嘗試突破被動投資框架,在半導體、新能源等硬科技領域尋找戰略入局點。這種平衡術折射出KIC的全球配置哲學:既以美國科技股爲收益壓艙石,又試圖在東亞科技版圖中捕捉超額收益,同時通過可再生能源投資對沖AI帶來的電力需求激增風險。
這場轉型實質是主權基金在新技術革命下的範式升級。當傳統資產配置邏輯遭遇AI顛覆性衝擊,KIC選擇以更積極的姿態介入創新源頭,在數據中心建設、芯片研發、能源革命等基礎設施層面構建長期競爭力。這種"基礎設施+應用生態"的雙輪驅動策略,或將爲全球主權財富基金應對科技變革提供新範本。
基金名稱 | 資產規模 | 年化回報率 | 美股持倉比例 | 重倉科技股 |
---|---|---|---|---|
韓國投資公司(KIC) | 2065億美元 | 4.75% | 65% | 英偉達(NVDA.US) 31億美元,微軟(MSFT.US) 27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