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起,我國實施了更爲積極的財政政策,提前加大支出力度,加快資金使用速度,並重點投資於改善民生、促進消費和增強發展後勁的領域。
對於未來半年,衆多專家預測,財政政策將加速現有政策的實施,特別是儘快發行和使用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根據經濟運行狀況,財政部門可能會適時推出新的政策,以擴大內需,可能的措施包括增加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和創建新的政策性金融工具。
2025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比去年增加了1.2萬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比去年增加了5000億元,計劃發行的長期特別國債規模比去年增加了3000億元……這些年初的預算安排充分展現了今年財政政策的擴張性質。
回顧上半年,財政政策的顯著特點是支出力度的增強和支出速度的加快。從財政支出來看,前五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到11.3萬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中央本級支出增長了9.4%,地方支出增長了3.4%。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分析指出,前五個月,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教育三個領域的支出進度較快,與宏觀逆週期調控政策的主要方向高度一致。
同時,各級財政部門提前行動,加快政府債券的發行和使用。今年的長期特別國債主要集中在4月至10月發行,相較於去年的5月至11月,整體發行時間提前了約一個月。前五個月,已發行國債6.29萬億元,同比增長38.5%;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1.98萬億元,增長36.6%;發行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再融資債券1.63萬億元,完成了今年2萬億元限额的81.5%。
“更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僅體現在財政支出規模的增加上,還進一步強調了財政支出的速度,主動提前發力。同樣的支出規模,越早支出,越快形成實際支出,政策效果越好。”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楊志勇表示。
在擴大財政支出規模的同時,支出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加大對改善民生、促進消費和增強發展後勁的領域的投資。
從主要財政支出項目來看,教育、醫療、就業等重點民生領域的支出得到了有力保障。前五個月,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0054億元,增長9.2%;(下轉A03版)
(上接A01版)教育支出17455億元,增長6.7%;衛生健康支出8896億元,增長3.9%;科學技術支出3609億元,增長6.5%。
爲了擴大內需和促進消費,今年安排了5000億元長期特別國債用於加強實施“兩新”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數據顯示,在設備更新方面,第一批約1730億元資金已分配到16個領域約7500個項目;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方面,前兩批共1620億元資金已按計劃分別於1月、4月下達,按照既定的工作安排,今年第三批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將在7月下達。
“兩新”政策的效果正在持續顯現,有效釋放了內需活力。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於衛寧表示,前五個月,在大規模設備更新相關政策的帶動下,通用設備、專用設備行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了10.6%、7.1%,合計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了0.6個百分點;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效果明顯,智能消費設備製造、其他家用電力器具製造、家用廚房電器具製造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了101.5%、31.2%、20.7%。
此外,多個地區加大了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爲高質量發展增強後勁。例如,山東省加大了資金資源的統籌,投入“真金白銀”支持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初步估計,2025年省級財政將投入資金約10億元,其中新出臺的增量政策涉及資金約2億元。
爲了撬動更多金融資源支持科技創新,科技部、財政部等7部門發佈的《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提出,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充分利用現有的貸款貼息、保險補貼、風險補償等政策,支持企業科技創新。落實好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相關的稅收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投向科技創新。
展望下半年,多位專家認爲,財政政策將一邊加速現有政策的實施效果,一邊適時規劃新的政策。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最近表示,下一步,將充分利用更積極的財政政策,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新的政策儲備,致力於穩定就業、企業、市場和預期,全力鞏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本面。
民生證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陶川認爲,落實現有政策的關鍵在於加快政府債券的發行和使用,預計長期特別國債的使用進度將加快,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予以支持的新增專項債也將進一步增加。
在新的政策方面,國盛證券首席宏觀固收分析師楊業偉認爲,內需對財政支持的依賴度較高,加上外部不確定性的影響,後續財政加大力度支持內需是有必要的,下半年新的財政政策值得期待。
陶川也表示,提振消費仍然需要財政的支持,預計財政資金將對生育、就業、服務消費等民生領域予以支持,提高居民的中長期消費意願。除此之外,考慮到“兩新”政策效果明顯,不排除下半年增髮長期特別國債繼續支持“兩新”的可能性。
“預計下半年財政將額外籌集5000億元到10000億元的新資金,用於對沖外部不確定性的影響,財政可能會加大力度支持消費和投資,同時加大對地方政府的支持,增加地方可用財力。”招商銀行研究院總經理助理譚卓表示,財政加大力度的方式可能包括增髮長期特別國債、設立新的政策性金融工具等。
本文來源於:中國證券報,作者:歐陽劍環,原文標題:《着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 財政增量儲備政策料適時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