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總統特朗普推動的新一輪關稅政策逐步實施,其對美國整體經濟價格體系的影響正在加劇。

FOREXBNB獲悉,根據電商分析機構DataWeave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從2025年5月開始,美國大型百貨商如梅西百貨(M.US)、諾德斯特龍與迪拉德百貨(DDS.US)旗下的鞋類、服飾和包袋等品類出現明顯漲價趨勢,這一波“標籤式通脹”已逐漸浮出水面。

DataWeave追蹤了自今年年初以來近15,000個商品庫存編碼(SKU)的價格變化,並指出鞋類產品反應最爲迅速,漲幅已達4%左右。具體而言,梅西百貨1589款鞋類商品價格平均上漲4.2%,諾德斯特龍漲幅爲3.1%,迪拉德百貨則爲2%。服飾品類漲勢相對溫和,迪拉德百貨上漲2%,梅西百貨爲1.9%,諾德斯特龍約爲1.8%。在包袋類產品方面,戶外零售商REI的漲幅最高,達到2.6%,而三大百貨商的提價則相對有限。

價格上漲的節奏與商品類型和供應鏈結構密切相關。DataWeave聯合創始人兼CEO Karthik Bettadapura指出,鞋類大多依賴中國製造,且關稅基數本就較高,因此即使是溫和的附加關稅也會迅速體現在終端售價上。而私有品牌服飾多爲短週期更新,部分商品目前已反映出更高的進貨成本。相比之下,服裝因設計週期較長、供應來源更分散,價格反應略顯滯後。

相關趨勢也得到了行業協會的印證。美國鞋類分銷商與零售商協會(FDRA)近期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企業預計2025年零售價格將因關稅上升6%至10%。美國服裝與鞋類協會(AAFA)主席Stephen Lamar則表示,隨着返校季商品普遍面臨10%至30%的新關稅,價格全面走高早已在預期之中。他警告稱,如果7月9日後這些關稅持續甚至上調,消費品價格將在接下來的季度繼續上行。

引發更大擔憂的是,特朗普政府本週宣佈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將對越南商品加徵20%的關稅,對於“轉運”商品(原產中國、在越南加工)則徵收高達40%的關稅。這項協議對耐克(NKE.US)、Lululemon(LULU.US)、Patagonia、彪馬和H&M等深度依賴越南製造的品牌構成沉重打擊。

根據AAFA數據,越南已是美國第二大鞋類與服飾進口來源國。2024年,美國自越南進口了2.74億雙鞋,佔運動鞋進口總量的逾半,預計2025年越南將超越中國,成爲最大國際鞋類供應國。新協議雖然低於特朗普先前威脅徵收的46%關稅,但考慮到越南目前已被徵收的10%最惠國稅率,總體進口成本將顯著上升。

FDRA總裁Matt Priest對此表達強烈反對,認爲該協議“毫無必要,是糟糕的經濟政策”,並警告稱“打亂這條供應鏈只會傷害美國消費者和整個行業”。

在零售端,商品漲價的壓力已逐漸轉嫁至消費者身上。美國國家零售聯合會副總裁Jonathan Gold指出,儘管許多企業嘗試通過提前採購、調整庫存等方式緩解衝擊,但受關稅影響的商品正在進入零售貨架,價格上漲已難以避免。他表示,隨着新一輪返校季補貨到來,將密切關注這一趨勢是否加速。

沃爾瑪(WMT.US)前首席執行官Bill Simon則指出,最終能否形成通脹趨勢,還取決於消費者的選擇。“企業已經儘可能在內部吸收部分成本,剩下的部分只能轉嫁出去。而消費者纔是最終的裁判者,他們會決定是否願意爲漲價商品買單,或者改買其他非關稅商品。”他舉例稱,如果香蕉因關稅而漲價,消費者可能會轉而購買加州或佛州出產的橙子,最終該品類整體價格未必上漲。

投資機構Bleakley Financial Group首席投資官Peter Boockvar指出,核心進口價格已在4月和5月上漲,通脹的鏈條已經啓動。“問題是這波成本壓力如何沿着供應鏈傳導,最終由誰承擔。”他表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正選擇觀望,等待關稅的全面影響傳導至終端數據,再決定是否調整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