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試圖用虛假數據美化經濟,或引發市場不確定性和經濟風險
美國總統特朗普被指試圖用自己炮製的數據取代真實經濟數據,這一行爲可能會對其總統任期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
根據FOREXBNB的報道,8月1日的最新就業報告顯示招聘急劇放緩後,特朗普解僱了美國勞工統計局(BLS)首席經濟學家。然而,問題並不在於數據本身或其編制者,而在於特朗普的政策正在擾亂經濟:關稅壁壘推高成本、製造低效;針對非法移民的職場突襲減少勞動力供給,使企業面臨用工荒。
解僱BLS局長埃裏卡·麥克恩塔弗後,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指控其“篡改”就業數據。他特別指出5-6月就業數據下修25.8萬,導致近三月平均就業增長降至3.5萬,比拜登執政末年的平均水平低80%。
儘管BLS就業調查質量存在合理的質疑空間,但數據修訂本就是爲提高準確性,5-6月下修幅度雖大,但絕非史無前例。
特朗普對這些事實避而不談,而政府內少數懂經濟的官員——財長斯科特·貝森特、白宮經濟學家凱文·哈塞特——理應向他闡明這點。
隨着關稅和移民突襲持續扼殺經濟,更多不利數據可能湧現。特朗普似乎心知肚明,長期盤算如何炮製“特製數據”美化經濟。他持續炮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要求激進降息並考慮撤換,甚至設想任命“影子”主席發佈比美聯儲更樂觀的經濟評估。
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試圖修改GDP覈算方法。6月,負責通脹數據的BLS宣佈縮減部分地區價格數據採集,並且從8月14日起將減少批發價格監測品類,BLS將其歸咎於人手不足——而這正是特朗普“政府效率部(DOGE)”大規模裁員的惡果。
特朗普毫不掩飾其要掌控所有政府機構的意圖,包括那些本應獨立運作的部門。通過安插親信掌管關鍵部門並指令美化數據,他完全可能劫持經濟統計。
但一旦出現上述任何一種情況,都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甚至釀成災難。
根本在於:沒有人——包括總統——能長期愚弄市場。官方數據固然重要,但企業、投資者和消費者還會通過海量數據點來感知經濟真實脈搏。歷任總統多次試圖編造一套相反的說辭,讓選民相信他們的處境比自認爲的更好,但從未成功過。
工薪階層清楚工資的實際購買力變化;企業洞悉訂單簿與現金流狀況;投資者根據政府無法操控的價格信號買賣對沖。債券市場作爲經濟真相的終極裁判者,已對“特朗普經濟”亮起警示燈:RSM首席經濟學家Joe Brusuelas指出,當前市場存在一種“風險”或“恐懼”溢價,這使得長期利率比正常水平高出約0.65個百分點,反映出投資者對未來通脹及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
時間 | 利率變化 | 原因 |
---|---|---|
去年秋季 | 長期利率反升100基點 | 美聯儲降息100基點 |
頗具諷刺的是,即便特朗普成功脅迫美聯儲降息,長期利率反而可能因通脹預期上升而反彈——與他想通過降低長期利率刺激借貸消費的初衷背道而馳。而如果試圖發佈虛假經濟數據,只會加劇市場不確定性,進一步推高風險溢價。Brusuelas的研究顯示,過去25年風險溢價曾多次突破2個百分點。如果重現此景,當前6.7%的房貸利率將飆升至8%以上;如果達到2008年金融危機時4%的峯值,利率將突破10%——這就是數據操縱可能引發的市場海嘯。
這會引發經濟衰退嗎?沒人知道,但這或許不是關鍵問題。美國民衆的怨氣根本在於經濟治理失序與繁榮幻滅感。拜登當年吹噓的就業增長紀錄未能說服任何人,虛假數據只會雪上加霜——過去五年消費者信心長期處於衰退區間,篡改數據只會加深絕望。
真相自有其力量,即便對特朗普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