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部署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銀行業積極響應
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期指出,將實施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與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旨在通過財政金融聯動降低居民信貸成本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融資成本。
銀行響應速度及執行細則
在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後,主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已通過公開渠道響應,股份行也在積極籌劃相關工作。工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均表示將推進貼息政策的組織實施,農業銀行則從需求和供給兩端發力,郵儲銀行將發揮網點網絡優勢降低消費信貸成本。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等股份行正在密切關注具體執行細則,地方城商行則在等待細節發佈。
貼息政策執行方式
根據過往政策,貼息類似定向降息,銀行官方利率不變,但有關部門提供1到2個點的貼息。財政貼息資金通常劃撥給銀行而非個人,單個消費者補貼有上限。四川省已有試點,對符合條件的消費貸款,財政部門按年利率1.5%、單筆不超過3000元給予一次性貼息,最高可享受2筆貸款貼息支持。
時間範圍 | 貼息條件 | 貼息比例 | 單筆上限 |
---|---|---|---|
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 | 汽車購置、電子產品、住房裝修、家電傢俱耐用品 | 年利率1.5% | 3000元 |
四川省政策實施以來,已兌現財政貼息資金超5800萬元,支持消費貸款41.1億元。貼息資金來源可能由中央和省市按不同比例承擔,新政可能先試點後推廣。
對銀行業的影響
業內人士普遍認爲,貼息政策有利於降低消費者經濟負擔,助力消費信心,釋放內需潛能,帶動企業銷量增長,激發小微企業活力,拉動實體經濟。對銀行而言,政策有助於信貸投放和經營,尤其在信貸需求收縮背景下。東北證券研報指出,新政落地後,居民消費和銀行基本面均會受益,銀行可實現消費貸規模上量,緩和不良率,增加收益處理存量零售不良貸款。
某券商宏觀分析師表示,本次貼息新政有助於保護銀行息差,助力其更好發展,比此前“降息提額”做法更爲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