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部署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银行业积极响应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期指出,将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旨在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银行响应速度及执行细则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后,主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已通过公开渠道响应,股份行也在积极筹划相关工作。工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均表示将推进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农业银行则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邮储银行将发挥网点网络优势降低消费信贷成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行正在密切关注具体执行细则,地方城商行则在等待细节发布。

贴息政策执行方式

根据过往政策,贴息类似定向降息,银行官方利率不变,但有关部门提供1到2个点的贴息。财政贴息资金通常划拨给银行而非个人,单个消费者补贴有上限。四川省已有试点,对符合条件的消费贷款,财政部门按年利率1.5%、单笔不超过3000元给予一次性贴息,最高可享受2笔贷款贴息支持。

时间范围 贴息条件 贴息比例 单笔上限
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 汽车购置、电子产品、住房装修、家电家具耐用品 年利率1.5% 3000元

四川省政策实施以来,已兑现财政贴息资金超5800万元,支持消费贷款41.1亿元。贴息资金来源可能由中央和省市按不同比例承担,新政可能先试点后推广。

对银行业的影响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贴息政策有利于降低消费者经济负担,助力消费信心,释放内需潜能,带动企业销量增长,激发小微企业活力,拉动实体经济。对银行而言,政策有助于信贷投放和经营,尤其在信贷需求收缩背景下。东北证券研报指出,新政落地后,居民消费和银行基本面均会受益,银行可实现消费贷规模上量,缓和不良率,增加收益处理存量零售不良贷款。

某券商宏观分析师表示,本次贴息新政有助于保护银行息差,助力其更好发展,比此前“降息提额”做法更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