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7月批發通脹率預計回升,關稅成本轉嫁消費者端

市場預計美國7月批發通脹率將出現回升跡象,這表明企業吸收高額關稅成本的能力正在減弱,消費者價格上漲壓力正在逼近。

據FactSet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測,7月美國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或上漲2.4%,較6月的2.3%略高;環比增長預計爲0.2%,而6月持平。剔除食品與能源的核心PPI預計同比升至2.9%,環比同樣爲0.2%。美国劳工统计局将于当地时间周四早间公布数據。

高盛經濟學家Elsie Peng的研究顯示,截至6月,美國企業已吸收約64%的關稅成本,但未來數月這一比例或降至不足10%,更多成本將轉嫁至消費者端。RSM US首席經濟學家Joe Brusuelas預計,7月PPI環比將上漲0.3%,同比上漲2.6%,高於市場預期,並強調“生產者價格往往引領消費者價格走勢”,批發成本上升可能在未來推動CPI進一步攀升。

雖然週二公佈的7月CPI表現溫和,華爾街多位經濟學家認爲,關稅推升通脹的最大沖擊尚未到來。隨着關稅覆蓋範圍擴大、有效關稅率從年初約3%升至18%,且企業不再願意完全吸收成本,消費者將在年底前感受到更明顯的價格壓力。摩根大通首席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Feroli預計,關稅可能令美國GDP減少約1%,並推高通脹1至1.5個百分點。

儘管總統特朗普批評高盛“誇大”關稅影響,要求CEO所羅門考慮撤換相關經濟學家,但包括摩根大通、瑞銀、法國巴黎銀行等在內的多家機構均預期關稅將推動通脹溫和上行,核心通脹有望在年底逼近3.5%。

短期風險還包括8月29日即將到期的“800美元以下進口免稅額”政策,該政策失效可能直接推高零售商品價格。Pantheon Macroeconomics預計,僅此一項就可能使核心通脹率額外上升1個百分點。

不過,多數機構認爲,通脹上行幅度有限(單月0.3%-0.5%),且主要爲暫時性衝擊,不會阻止美聯儲在2025年晚些時候啓動降息。但在此之前,物價上行可能抑制消費支出,拖累下半年經濟增長。

Blue Chip Economic Indicators8月調查顯示,下半年美國GDP增速或平均0.85%,高於7月預測的0.75%,原因是部分此前悲觀的分析師調整了對關稅衝擊的預期,認爲2026年經濟增速將明顯回升。

預測指標 7月預測值 6月值
美國PPI同比 2.4% 2.3%
美國PPI環比 0.2% 0%
核心PPI同比 2.9% -
核心PPI環比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