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市無視風險因素,科技股帶動市場上漲
美國股市近期延續了強勁的上漲勢頭,儘管面臨一系列可能擾亂市場的複雜風險因素,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依然高企。
美股市場不僅對特朗普總統波動性的關稅策略視而不見,還忽略了通脹壓力上升、消費支出放緩等宏觀隱憂。根據美國銀行8月全球基金經理調查,市場普遍被認爲“嚴重高估”,但標普500指數年內漲幅接近10%,自4月8日“解放日”關稅落地時的低點反彈近30%。
特朗普推動美聯儲調整爲更貼合政府經濟目標的機構,並解僱勞工統計局局長、提名有黨派色彩且曾建議取消月度就業數據發佈的人選接任,同時直接要求撤換英特爾(INTC.US)CEO及高盛首席經濟學家。這些舉動在資本市場幾乎未引起波瀾。經濟面上,經濟增速放緩、消費趨弱與通脹上行引發滯漲擔憂。共和黨主導的“大而美”法案包含的高額支出與減稅措施,預計將使美國債務在本年代末升至40萬億美元。但國債收益率並未因財政赤字擴大而顯著上升。
Cboe VIX波動率指數跌至去年12月以來低位14.46,隱含標普500單日波動僅57點,遠低於4月的160點。Northlight資產管理公司CIO Chris Zaccarelli認爲,只要失業率保持低位、通脹不足以迫使美聯儲收緊政策,牛市就會延續。
科技股的帶動作用
更強的驅動力來自AI龍頭與巨型科技股的帶動。六大科技巨頭已佔標普500總市值約35%,信息技術與通信服務兩大板塊在二季度貢獻了約42%的整體利潤,其中包括英偉達(NVDA.US)、微軟(MSFT.US)、蘋果(AAPL.US)、谷歌母公司Alphabet(GOOG.US,GOOGL.US)和Meta(META.US)。大型雲計算服務商的資本開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消費支出的疲軟。
Laffer Tengler Investments CEO Nancy Tengler指出,“大而美”法案在折舊與研發費用抵扣方面的政策優惠正在顯現,顯著改善了企業現金流。
未來市場支撐因素的檢驗
未來數週,市場的幾大支撐因素將迎來檢驗:8月21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傑克遜霍爾年會上發表演講,或透露9月政策會議前的利率前景,並回應就業與通脹的矛盾信號。8月28日,英偉達公佈二財季業績,若對三季度營收指引低於市場預期的526億美元,或引發科技板塊波動。9月5日,8月非農就業報告公佈。9月11日,8月CPI數據出爐。
Pallas Capital Advisors CEO Rich Mullen提醒,即使近期通脹平穩,也不能排除未來關稅推動價格上行的可能。如果美聯儲9月降息,而四季度關稅通脹抬頭,這將構成央行的政策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