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壁壘對通脹影響低於預期,但未來經濟面臨考驗
儘管美國面臨近一個世紀以來最高的關稅壁壘,但經濟學家普遍擔心的通脹飆升並未成爲現實。一個日益獲得認可的解釋是,由於廣泛的豁免和貿易模式的轉變,進口商實際支付的有效關稅稅率遠低於官方公佈的水平,從而緩衝了對消費價格的直接衝擊。
最新的研究爲這一觀點提供了數據支撐。根據巴克萊銀行(Barclays)經濟學家的分析,今年5月,經進口量加權調整後的平均關稅稅率約爲9%,顯著低於其先前根據白宮公告估算的12%。這一發現揭示了美國經濟展現韌性的部分原因,即關稅的實際影響比普遍認爲的更爲溫和。
這一現象也解釋了爲何消費價格的上漲速度沒有部分分析師預期的那麼快。關稅對通脹的影響一直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特朗普本週也斷言關稅並未引發通脹。然而,儘管整體通脹圖景好於預期,但部分商品價格已出現上漲,最新的批發價格指數也創下三年來最大月度漲幅,表明潛在的通脹壓力依然存在。
不過,分析認爲,當前的平穩局面可能是暫時的。隨着現有的關稅漏洞被堵上,以及企業開始將累積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關稅對物價的全面影響可能尚未到來,未來幾個月經濟將面臨新的考驗。
豁免清單解釋通脹“謎題”
巴克萊銀行的研究表明,通脹並未大幅上升的部分原因在於,大量進口商品實際上並未被徵收關稅。該行對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的分析顯示,得益於無數的豁免條款,今年6月,僅有48%的美國進口商品實際被徵收了關稅。
這份豁免清單範圍廣泛,涵蓋了藥品、部分電子產品和半導體等關鍵商品。此外,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許多進口商品也被豁免於特朗普所謂的“互惠關稅”之外。同時,對於那些包含至少20%美國製造零部件的商品,也存在部分豁免。正是這些豁免條款,使得超過一半的美國進口商品得以免稅進入,從而大幅拉低了整體的有效關稅稅率。
進口商轉向與庫存調整
除了直接豁免,進口商的行爲調整也幫助壓低了實際支付的關稅總額。摩根大通(JPMorgan)的經濟學家指出,由於進口商轉向關稅較低的國家或轉向國內生產商採購,6月份的實際關稅稅率低於headline averages(即官方公佈的平均稅率)。
從事加拿大二手車進口業務的Barry Roth的經歷印證了這一點。他表示,在關稅生效前,經銷商們爲規避成本而大量囤積庫存,他的月均進口量一度從1000輛飆升至近1500輛。而現在,由於許多來自加拿大的汽車面臨25%的關稅,他的月進口量驟降至400輛。
這種爲規避關稅而提前進口的行爲導致了短期內進口數據的下降,但隨着庫存消耗,進口需求可能再度回升。巴克萊銀行經濟學家Mark Cus指出,“目前尚不清楚能否如此迅速地與主要供應方脫鉤。”
關稅衝擊或仍在未來
分析師警告稱,當前的低有效稅率可能不會持久。巴克萊銀行預測,隨着現有漏洞被堵上,加權平均關稅稅率最終可能從目前的約10%升至15%左右,遠高於去年的2.5%。耶魯大學政策研究中心The Budget Lab的估算則更高,認爲美國消費者當前面臨的有效平均關稅爲18.6%。
白宮已經表示,將從本月晚些時候開始暫停“最低豁免”規則,该規則此前允许价值800美元以下的貨運包裹免稅進入美國。
此外,特朗普還曾威脅要對藥品和半導體分別徵收高達250%和100%的關稅。這些潛在舉措意味着,關稅對經濟的更大沖擊可能還在後面。
正如進口商Barry Roth所說,隨着經銷商庫存售罄,他們要麼支付關稅,要麼面臨無車可賣的窘境,無論哪種情況,價格上漲都可能發生,“它不會在明天或下週發生,但會逐步升級。”
企業開始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在關稅政策前景逐漸明朗後,越來越多ранее持觀望態度的公司表示,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客戶。許多公司起初不願提價,因爲他們不希望因關稅稅率的不斷變化而頻繁調整價格,從而疏遠客戶。
美國銀行經濟學家Aditya Bhave表示,“公司正在對其提價採取戰略性措施。” World Emblem公司的Randy Carr就是一個例子,他的公司爲美國執法部門和急救人員進口制服徽章。他透露,公司最初爲支付關稅承擔了超過100萬美元的成本,但並未提價。
現在,由於對最終關稅稅率的走向更有把握,他的公司將從9月開始,對東亞製造的徽章提價6%至25%。“我們覺得再等下去沒有意義了,”他說。這一轉變預示着,消費者可能很快就會在賬單上感受到關稅的真實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