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8月27日,交通運輸部舉行新聞發佈會,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李穎介紹,今年7月,交通運輸經濟運行延續回升向好的態勢,貨運量、跨區域人員流動量保持平穩增長,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較快,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保持高位。7月份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5.4億噸,同比增長6.9%,增速較上月加快2.2個百分點,分結構看,內、外貿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7.6%和5.5%,增速較上月分別加快1.5個和3.6個百分點。完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2996萬標箱,同比增長2.7%。1—7月,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04.4億噸、同比增長4.4%,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億標箱、同比增長6.2%。

7月份完成跨區域人員流動量57.1億人次,同比增長2.2%,增速較上月回升0.7個百分點,分方式看,鐵路、水路、民航客運量同比分別增長6.6%、2.1%和3.9%,公路人员流动量同比增長1.8%。1—7月,完成跨區域人員流動量394.6億人次,同比增長3.9%。

7月份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3061億元。分方式看,鐵路完成投資771億元;公路完成投資2005億元,其中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農村公路分別完成投資981億元、529億元和317億元;水路完成投資173億元;民航完成投資112億元。1—7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95万億元。

文字實錄如下: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 李穎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媒體的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交通運輸部8月例行新聞發佈會。我是新聞發言人李穎,感謝大家冒雨來參加今天的發佈會,也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交通運輸工作的關心、支持和幫助。

今天,我向大家通報一下2025年1至7月交通運輸經濟運行總體情況。

總的來看,今年7月,交通運輸經濟運行延續回升向好的態勢,貨運量、跨區域人員流動量保持平穩增長,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較快,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保持高位。

一是貨運量保持平穩增長。7月份完成營業性貨運量49.7億噸,同比增長3.4%,增速較上月回升0.5個百分點,分方式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貨運量同比分別增長4.5%、3.3%、3.4%和15.3%。1—7月,完成營業性貨運量330億噸,同比增長3.8%。

二是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較快。7月份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5.4億噸,同比增長6.9%,增速較上月加快2.2個百分點,分結構看,內、外貿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7.6%和5.5%,增速較上月分別加快1.5個和3.6個百分點。完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2996萬標箱,同比增長2.7%。1—7月,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04.4億噸、同比增長4.4%,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億標箱、同比增長6.2%。

三是跨區域人員流動量持續增加。7月份完成跨區域人員流動量57.1億人次,同比增長2.2%,增速較上月回升0.7個百分點,分方式看,鐵路、水路、民航客運量同比分別增長6.6%、2.1%和3.9%,公路人员流动量同比增長1.8%。1—7月,完成跨區域人員流動量394.6億人次,同比增長3.9%。

四是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保持高位。7月份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3061億元。分方式看,鐵路完成投資771億元;公路完成投資2005億元,其中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農村公路分別完成投資981億元、529億元和317億元;水路完成投資173億元;民航完成投資112億元。1—7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95万億元。

我就先向大家通報這些情況。

下面回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請在提問之前通報一下所在媒體,請開始提問。

新華社記者提問

今年入汛以來,我國多地發生洪澇災害,請問在確保民衆安全出行和防汛方面,交通運輸部採取了哪些保障措施?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 李穎

謝謝您的提問。

交通運輸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極限思維,着力完善工作制度,加強行業運行監測、調度指揮和值班值守等工作,落實落細交通運輸防汛抗旱搶險救災各項措施,主要開展了以下7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落實預警“叫應”機制。堅持調度跟着預報預警走,加強與氣象部門會商研判,抓好汛期氣象監測預警和調度工作,每月向各地交通運輸部門印發風險提醒,緊盯每日氣象預警,全面落實預警“叫應”機制。制定完善防禦颱風、強降雨工作程序,針對黃色及以上等級暴雨預警,由部領導調度部署防禦應急工作,督促各地對應紅、橙、黃、藍暴雨預警等級自動啓動一、二、三、四級強降雨防禦響應。“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以來,截至8月25日,交通運輸部啓動、調整強降雨防禦響應38次,其中二級9次、三級15次、四級14次,颱風防禦響應8次,其中三級3次、四級5次;開展視頻調度38次。針對受災地區加強應急調度,做好應急準備和突發情況處置。

二是切實抓好公路安全管控。落實“響應、巡查、管控”關鍵措施,督促指導相關單位強化主動性防禦管控,特別是對夜間山區紅色預警路段,不具備安全運行條件的,把關、停作爲重點防禦措施。

三是通過信息化手段強化安全預警。強化道路運輸、城市公交安全監管,指導做好道路客貨運輸以及城市公交、地鐵、出租車、網約車等城市交通極端天氣防禦工作,通過信息化手段強化安全預警提醒提示,不具備安全條件的,應關盡關、應撤盡撤、應停盡停。

四是督促做好港口、航道等防汛防颱風工作。指導港口企業落實人員避險、設備避風、貨物避水等措施,加強汛期渡口、航道、通航建築物和航運樞紐大壩等運行監測,確保安全。

五是加強汛期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密切關注氣象、水文動態,督促落實禁限航要求。對後續可能出現的汛情與颱風疊加情況,提前謀劃部署,做好應急準備。

六是強化汛期交通重要基礎設施安全防護。配強工作力量,做好監督指導。督促新開工和在建公路水運工程項目加強重點部位安全監測、做好風險防範。

七是嚴格執行24小時專人值班制度。持續強化和規範應急值班值守工作,督促各地相關單位按照強降雨響應等級,嚴格執行24小時專人值班和領導在崗帶班制度,安排精幹人員在崗在位,同時完善應急預案,確保遇有突發緊急情況後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處置。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紮實組織做好交通運輸防汛工作,全力保障汛期交通運輸行業安全平穩運行和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

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記者提問

剛纔介紹到了防汛期間交通運輸部的一些措施,那目前公路交通基礎設施水毀和恢復進展如何?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 李穎

謝謝您的提問。

入汛以來,華北、華東、東北等地連續遭遇強降雨,引發洪澇和地質災害。公路交通基礎設施方面,截至目前,全國共有23個省(區、市)的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受到不同程度洪澇災害影響,初步統計累計損毀超過160億元。交通運輸部堅決貫徹“先通後暢、保障重點”原則,指導各地迅速組織力量開展搶通保通工作。目前,已會同財政部累計下達公路應急搶通補助資金5.4億元,各項修復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推進。

面對今年嚴峻複雜的防汛形勢,我部持續加強汛期公路安全風險管控,組建專家組赴重點省份和地區進行駐點指導和幫扶,並開展全覆蓋培訓,加快推動長效治理機制建設。

一是完善“響應、巡查、管控”各環節措施。依託“公路網運行監測管理與服務平臺”,及时启动相应等级的强降雨预警響應。嚴格落實紅、橙色暴雨預警期間的管控和巡查要求,接到紅、橙色暴雨氣象預警信息後,結合地形地質、路段特點,對是否採取封閉管控等措施進行重點研判,對未關停路段按不低於每2小時1次的頻次開展巡查,並於降雨結束後48小時内维持相应巡查频次;針對關停路段,恢復通行之前,開展一次全面巡查。同時全面加強防禦性管控、應急處置管控、關鍵點位管控及配套服務保障。

二是加快推進“一張清單”內相關風險隱患工程整治。同步開展高速公路較高及以上災害風險路段監測預警設施的佈設工作,積極推進省級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建設,並逐步推動普通公路重點區段監測預警設施佈設,全面提升公路災害監測預警能力。

三是深入開展安全韌性提升、勘查設計質量安全提升專項行動。針對水文地質發生重大變化、受自然環境嚴重侵蝕且建設年代較早的公路,統籌局部改線、路改橋、路改隧、橋樑下部結構改造、提升邊坡防護等級等工程措施,切實繞避災害、加固、補強、增韌,增強公路基礎設施的本質安全水平。加強極端天氣下涉水墩臺、複雜邊坡等安全機理研究,編制安全設計指引,增強勘察設計工作針對性。

在此過程中,我部也在系統總結今年汛期公路安全風險管控經驗,選取有效做法固化爲標準範式,推進建立長效治理機制,推動交通運輸行業從被動應急向主動防禦轉變,全面提升防汛抗災能力,不斷築牢公路安全防線。

謝謝。

紅星新聞記者提問

最近一段時間,網上多次出現貨車司機意外身故的消息。我們瞭解到,交通運輸部開展了“貨車司機護航”專項行動,請問發言人,“護航行動”實施至今取得了哪些效果?未來還將有哪些措施進一步保障貨車司機生命財產安全?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 李穎

謝謝您的提問,感謝您對貨車司機羣體的關注。

上個月,我部聯合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正式開展“貨車司機護航”專項行動。護航行動實施以來,我部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地方相關部門加強溝通聯繫,及時發現掌握運輸途中意外傷亡貨車司機信息,目前,已通過中國職工發展基金會爲5名意外身故的貨車司機提供了幫扶救助,併發放了慰問金。

貨車司機長年奔波在路上,可能會面臨一些風險和意外。我部將積極會同相關部門,持續落實維權服務政策措施,保障貨車司機生命財產安全。

一是進一步加強關心關愛。常態化開展爲貨車司機送溫暖、體檢、法律服務、心理疏導等暖心服務,綜合採取上門慰問、發放慰問金、設置公益崗位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困難貨車司機家庭的幫扶救助。持續開展高速公路服務區“司機之家”標準化規範化提升行動,改善貨車司機停車休息環境。

二是紮實開展護航行動。聚焦貨車司機運輸途中存在的風險和可能發生的意外,按照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思路,提供遠程診療、關懷慰問、車貨護送、善後處置等幫扶救助服務,切實兜住幫扶救助底線。

三是持續強化保險保障。積極探索開展貨車司機職工互助保險,爲意外傷害、重大疾病貨車司機提供互助保障。持續擴圍貨車司機職業傷害保障,推進同城貨運行業職業傷害保障應保盡保。

四是加強社會救助。推動將符合條件的貨車司機及其家屬,納入社會救助範圍,對有需要的貨車司機實施臨時救助。

在此,我們也希望媒體朋友繼續幫助多宣傳貨車司機護航專項行動。有需要的貨車司機及家屬,可通過撥打12328熱線、中國職工發展基金會電話010—87711189等渠道進行申請。

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交通廣播記者提問

前不久,國務院公佈了《農村公路條例》,將於9月15日實施,請問交通運輸部如何做好《條例》的貫徹落實?《條例》實施將對“四好農村路”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 李穎

謝謝您的提問。

《農村公路條例》是首次從國家層面制定的農村公路行政法規,開啓了農村公路法治化新階段,是交通行業的一件大事,具有標誌性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條例》立足農村公路發展實際,爲持續推動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和保障。

一是明確發展導向。《條例》規定農村公路發展應當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與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相適應,堅持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協同推進建設、管理、養護、運營。

二是強化發展保障。從法規層面明確農村公路範圍和定位,賦予村道法律地位,強調其服務“三農”的公益性基礎設施屬性,明確資金等關鍵要素保障機制。

三是規範制度體系。全面規範建設、管理、養護、運營各環節制度,重點圍繞提升路網質量、加强管理養護、強化安全保障、促進融合發展等方面,進一步明確了農村公路發展的基本制度。

爲做好《條例》的貫徹實施工作,我部已印發通知進行了專門部署。下一步,将围绕條例贯彻实施重点抓好3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廣泛宣傳學習。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條例》宣傳,比如在8月20日,我部在湖南召開2025年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現場會,會議特別設置《條例》宣貫環節,深度進行法規解讀,指導各地全面準確掌握和執行《條例》各項規定。

二是完善制度配套。交通運輸部將組織修訂農村公路建設、養護有關管理辦法,同時指導各地結合本地實際推動地方相關政策法規制修訂,確保與《條例》銜接一致,擴大政策實施的組合效應。

三是推動貫徹落實。指導各地以《條例》實施爲契機,謀劃“十五五”期農村公路發展重點,實施好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持續提升農村公路路網質量、安全能力和服務水平,有力服務保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謝謝。

海報新聞記者提問

日前,交通運輸部出臺《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方案》,能否請發言人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 李穎

感謝您的提問。

近日,我部與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方案》,這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進一步做好“四好農村路”建設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適應新階段新要求,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工作抓手。

《行動方案》立足農村公路發展逐步進入精準增量有序建設與存量更新提質增效並重的新階段,更加註重質量和效益、更加註重建管養運全面協調發展、更加註重精準施策。計劃到2027年,全面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30萬公里,實施修復性養護工程30萬公里,技術狀況優良路率保持在70%以上,實施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5萬公里,改造危舊橋樑9000座,建制村通公交率達到55%以上,力爭具備條件的縣級行政區基本實現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全覆蓋。

《行動方案》提出了路網質量、安全、運輸、治理能力出行服務、和美鄉村、助力產業、就業增收等八大提升行動,重點包括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續優化完善農村公路路網,全力做好“十四五”農村公路收官工作,因地制宜、科學規劃農村公路發展重點和建設時序,堅持做優增量、優化存量、統籌銜接。

二是切實加強農村交通安全保障,強化本質安全、防災減災、運營安全、質量安全。

三是紮實提升農村運輸服務品質,讓羣衆出行更加便捷、城鄉物流更加暢通,加快推進新業態發展。

四是持續提高農村公路治理能力,注重規劃引領、責任落實、數字賦能,探索構建農村公路治理新模式。

五是全面強化農村公路養護質量,紮實推進普通公路整治提升行動,持續加大養護工作力度,創新養護生產模式。

六是有力服務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更好服務和美鄉村建設,全面助力鄉村產業發展,積極促進羣衆就業增收。

同時,《行動方案》還從加強資金保障、強化工作統籌、完善法規政策體系等方面明確了相關制度保障。

下一步,我們將錨定目標任務,加強與財政、自然資源等部門的協調配合,精心組織實施,確保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取得實效。

謝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

我們瞭解到,8月16日,交通運輸部指導成立了交通大模型創新與產業聯盟,提出要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請問,交通運輸部建設大模型是基於哪些方面的考慮?已經有哪些進展?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 李穎

感謝提問,也感謝您對交通運輸領域新質生產力的關注。

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是交通運輸部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推動“人工智能+交通運輸”行動的重要舉措。我們將按照“市場主導、政府支持,技術引領、應用驅動,邊建邊用、以用促建”的原則,打造一個能夠充分發掘人工智能技術潛力、解決行業實際問題、开放共建成果共享的交通運輸行业大模型开发和应用体系。主要開展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系統設計,明確大模型建設框架。我們提出了“1+N+X”的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總體技術架構。“1”指的是1套通用技術底座,實現對多類基礎模型、多元異構算力的開放兼容和集約調用;“N”是在“1”的基礎上,訓練N類垂域模型,引入細分領域高質量數據集,提升解決行業問題的共性能力;“X”是面向具體業務場景的智能體,形成一批可以直接應用在行業服務和管理中的專業化方案。需要說明的是,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不是一個具體的產品,而是多種模型、算法的集合。這就需要產、學、研、用各界形成合力,我們也歡迎大家關注和參與這項工作。

二是加速落地部署,全面啓動智能體開發。我們立足行業實際,梳理出860個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聚焦行業運行監測、安全監管等重點方向,遴選出一批高頻剛需場景。當前,我們正在加快組織智能體研發,首批智能體將在國家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部署。我們即將舉辦第一屆綜合交通運輸智能體創新應用大賽,以賽促研、以賽促用,讓更多“好想法”走向“真應用”。

三是加快健全機制,構建開放協同產業生態。打造技術協同、數據流通、應用創新、交流合作“四平臺”和產業轉化“一樞紐”,實現交通大模型資源的共建、共享和共用,最大程度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正如剛纔這位記者朋友提問中提到的,8月16日,我們推動組建了交通大模型創新與產業聯盟。各方反響強烈,積極性很高,踊躍參與。目前,聯盟已匯聚了50多家行業龍頭企業、人工智能頭部公司、以及相關高校院所。我們相信,聯盟將成爲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的“主力軍”,成爲推動“人工智能+交通運輸”行動的重要支撐力量。

作爲率先發起成立大模型聯盟的行業部門,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堅持科學建設、可持續發展,不搞一哄而上,避免重複和浪費,通過共用算力、共享數據、共訓模型,用好各類創新資源、建好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持續拓展應用場景,創造開放、繁榮、可持續的交通大模型產業生態,支撐人工智能在交通運輸行業的規範化應用,引領發展壯大交通運輸新質生產力。

謝謝。

中國交通報記者提問

今年以來,我國沿海地區颱風頻發,給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脅,請問交通運輸部對此都做了哪些工作?以及今年我國海上搜救總體形勢如何?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 李穎

感謝您的提問。

隨着水路運輸的快速發展和海洋開發利用力度的加大,水上生產經營和文化娛樂活動日益增多,正如您所說,今年以來,受極端天氣影響,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風險也隨之增加。這裏我先向大家通報一組數據。

今年1—7月,全國各級海上搜救中心共組織協調搜救行動664次;協調派出搜救船舶3937艘次、飛機195架次;搜救遇險船舶441艘次,搜救遇險人員3233人,其中3107人獲救,搜救成功率96.1%。1—7月,全國海上發生險情664起,同比減少80起,佔比最大的6類險情分別爲:人員傷病佔比33.3%、船舶機損佔比8.4%、船舶碰撞佔比7.4%、船舶擱淺佔比5.3%、船舶自沉佔比4.7%、船舶火災爆炸佔比3.2%。

1—7月,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系統共執行應急救助搶險打撈任務558起,出動專業救撈力量930次,成功救助遇險人員733名(其中外籍147名),成功救助遇險船舶28艘(其中外籍8艘),打撈沉船3艘(外籍2艘),直接獲救財產總價值約84.7億元。

今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和我國南海已生成了13個編號的颱風和3個熱帶低壓,其中有7個颱風和3個熱帶低壓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了影响。爲紮實做好每一輪防颱風工作,相關部門開展了大量工作,

海事部門持續開展《船舶防颱風指南》宣貫實施,並指導公司和船舶建立健全防颱風工作機制;與氣象、海洋部門建立合作機制,加強會商研判,通過智慧海事管理系統、海岸電臺等方式強化預警提醒。海事部門根據颱風路徑及早啓動應急響應、科學管控,對達到禁限航條件的,果斷採取“應關盡關、應停盡停、應撤盡撤”等措施。此外,各海事管理機構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和領導幹部在崗帶班制度,加大執法力量向防颱風一線集中、執法資源向防颱風一線傾斜;在重點水域精準化佈防並動態調整,確保有突發事件第一時間快速有效處置。

救撈部門在臺風來臨前,加強救撈裝備設備的維護保養和隱患排查,組織開展救助訓練和防汛防颱風實戰演練。在臺風來臨時,密切關注氣象預警信息,及時掌握颱風動態,在受颱風影響海域靠前預置、加密部署大功率救助船舶、應急救助隊等救助力量,適時開展“跟風”動態值守,確保險情事故發生後,能夠迅速響應、及時出動、有效救助。同時,針對颱風等帶來的暴雨洪災,建立完善救撈裝備人員快速轉運機制,做好支援內陸地區防汛救援的準備工作。

當前,我國仍處於汛期,汛期水位上漲、流速加快,強降雨、強對流、颱風等惡劣天氣多發,加之南海、東海、黃渤海陸續開漁,海上交通通航環境複雜,易引發船舶走錨、碰撞橋樑事故。暑期期間羣衆涉水休閒旅遊等活動需求旺盛。

交通運輸部也在此提示,請廣大船員朋友密切關注水文、氣象信息,航行期間加強瞭望、加強聯繫、謹慎駕駛,也請廣大涉水遊玩羣衆提高安全意識、注意安全防範,一旦發生海上險情,及時撥打12395尋求幫助。

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提問

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了修訂後的《交通運輸部安全生產警示約談和掛牌督辦辦法》,能否請您介紹一下主要修訂內容?另外,在貫徹落實方面,有哪些保障措施?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 李穎

感謝您的提問。

爲加強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2023年底,交通運輸部印發《交通運輸安全生產警示約談和掛牌督辦辦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行業安全生產責任落實,提高了安全生產監管效能。爲進一步用好用準用實警示、約談和掛牌督辦,提升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化責任落實和事故教訓汲取,堅決防範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今年,我們對原辦法進行了修訂完善,近期正式印發。新修訂的辦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聚焦實施主體,《辦法》主要針對部級層面工作,交通運輸部將對符合實施條件的省級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和相關中央企業,從嚴從緊從快進行警示、約談、掛牌督辦,也可根据有关规定对地市级人民政府进行約談。

二是加強警示通報,《辦法》增加了“點對點”提示函的內容,對於發生影響特別惡劣事故的或連續發生事故的,交通運輸部將對省級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或中央企業發送提示函,並視情通報省級人民政府或抄送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

三是強化約談工作,《辦法》結合行業安全生產事故情況,對發生重特大涉險事故的、較大事故連續多發的、隱患排查整改不到位的及時約談,並按要求公開。

四是及時掛牌督辦,《辦法》突出安全監管重點工作,對警示、約談提出需要限時整改、舉一反三開展專項整治的,造成重大社會輿情的,發生性質惡劣較大事故的及時掛牌督辦。《辦法》還明確了交通運輸部要公開掛牌督辦情況,確保整改效果。

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持續加強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綜合運用警示、約談和掛牌督辦等各項措施,督促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深刻汲取事故教訓、舉一反三,堅決防範遏制羣死羣傷重特大事故,全力確保行業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同時,指導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長江航務管理局、珠江航務管理局、部海事局制定完善本地區、本領域的相關工作制度,進一步提升警示、約談和掛牌督辦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斷提升行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謝謝。

好的,提問環節就到這兒。感謝大家的參與。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本文編選自“交通運輸部”官網;FOREXBNB編輯:陳筱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