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分析:中國股市夏季表現超預期,美股降息預期推動上漲,歐洲市場結構性變化
高盛交易員Mark Wilson近日指出,2025年迄今,中國股市成爲夏季最大的亮點之一,表現遠超預期,成爲市場中最意外的交易機會之一。中國股市保持低估值,持倉比例偏低,而交易動能持續增強,可能推動股市自我強化,形成反身性效應。
具體來看,滬指已經突破10年新高,散戶融資餘額逼近2015年股市泡沫時期的峯值。A股現貨成交額連續12天突破2萬億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最長紀錄,而本週三高盛亞太業務的成交額也創下最大單日成交量。從更長週期來看,中國股市的淨多頭倉位仍處於較低水平(5年區間僅處56分位)。本月以來,高盛的自營業務錄得歷史最高的資金淨流入,主要來自多頭買盤。總體來看,中國股市的低估值與日益活躍的交易值得關注。
美股市場:降息預期推動上漲
美股方面,Wilson分析指出,降息預期已成爲推動股市上漲的關鍵因素。市場預計,美聯儲將於9月開始降息,定價概率高達85%。而隨着美國就業數據越來越不穩定,即將公佈的8月非農數據(下週五)和9月11日的CPI數據將變得尤爲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第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8%,但經匯率調整後,銷售增長速度有所放緩。尤其是中小型公司的實際營收出現負增長。從現在到年底,流動性風險的管理將成爲美聯儲和投資者的重要關注點。7月的FOMC會議紀要提到,TGA(財政賬戶)重建可能會影響貨幣市場的波動和資金狀況。尤其是隨着TGA重建和SLR(槓桿率規定)規則變化的交替,以及量化緊縮(QT)結束,這些都值得關注。高盛認爲,QT可能會在10月結束,因爲資金壓力加劇。
歐洲市場:意大利和法國風險溢價縮小
儘管8月美聯儲降息預期成爲焦點,但今年夏季更具結構性的重要利率變化發生在歐洲。今年夏季,歐洲市場經歷了結構性的變化。自1999年歐元成立以來,歐洲債市核心與外圍國家的利差一直存在,但現在這種差異正逐漸縮小。特別是意大利BTP債券與法國OAT債券之間的風險溢價差距正在縮小,這種歷史性差異即將消失。
與此同時,歐洲的政治動盪也爲市場增添了不確定性。法國總理貝魯的“不信任投票”提案(9月8日)引發了主權風險溢價,而荷蘭政府也在考慮類似的投票問題,英國也面臨着財政困境。儘管如此,歐元區PMI創15個月新高,並且2026年歐洲GDP增長預測與美國的差距正在縮小,顯示出歐洲經濟的復甦勢頭,甚至有些領先於市場普遍預測。
高盛指出,今年,歐洲銀行股上漲了52%,但隨着股價的上漲,投資者開始考慮如何保護這些收益,尤其是在政治和利率的變化可能影響股市的情況下。另外,對於法國國內股票,如果利差回到去年巴爾尼爾辭職後的水平,法國股市可能面臨10-15%的下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