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停擺影響通脹數據發佈,CPI數據質量受侵蝕

美國政府停擺可能導致重要的通脹統計數據——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無法發佈,且數據質量受損。政策制定者、經濟學家與投資者對原定下月發佈的10月CPI數據表示擔憂。儘管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獲得特殊許可,召回部分員工編制9月CPI數據,但自10月1日政府停擺以來,該機構已無法收集任何新的價格信息。

通脹洞察公司(Inflation Insights LLC)總裁奧馬爾·謝里夫表示,政府停擺超過一週後,數據準確性將開始下降,到第三週,數據質量可能變得非常差,甚至可能完全沒有數據。

CPI數據收集的挑戰

CPI的價格收集過程需要大量人力,勞工統計局需在全美範圍內採集約8萬種商品與服務的價格,且大部分通過每月三次、每次10天的實地調研完成。特朗普政府時期的人員削減已讓這項工作頗具挑戰,近幾個月勞工統計局已暫停部分CPI樣本採集,更多依賴“數據插補法”來填補空缺。

曾在2013年政府停擺期間擔任勞工統計局局長的埃裏卡·格羅申指出,工作人員可能還需加快工作進度,或因時間緊迫而加班。邁克爾·霍里根表示,該機構還可在特定價格未收集到的情況下,對統計類別權重進行調整。若停擺持續導致本月完全無法採集數據,機構將通過更長時間跨度來觀察價格變化。

霍里根認爲,這種方式雖非完美,但將9月與11月的價格進行對比,結果可能與9月至10月、10月至11月的正常對比相差不大,除非期間價格出現劇烈波動。

CPI數據發佈的影響

原定於10月中旬發佈的9月CPI報告,即便所有數據已在9月30日前完成採集,也無法按時發佈。但勞工統計局接到指令,召回員工整理該數據,以確保社會保障局能按期確定明年領取者的年度生活成本調整金額。目前9月CPI數據定於10月24日發佈。

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表示,停擺期間缺失的數據(尤其是10月數據)可能會讓政策制定者的工作更棘手。分析師安娜·王與亞歷克斯·坦齊指出,數據採集時間的變動,以及可能減少的報價數量,將降低10月CPI估算的準確性,由此產生的抽樣誤差或持續至2026年5月。

2013年美國政府停擺期間,CPI報告曾延遲兩週發佈。當時勞工統計局表示,那份報告的樣本量僅爲常規水平的約75%。自那以後,勞工統計局已開始從更多不受停擺影響的替代渠道收集價格信息,例如汽油和汽車價格。

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在10月10日的報告中指出,無論10月CPI報告最終情況如何,其影響都可能波及其他數據發佈。美國經濟分析局編制的另一項通脹指標(也是美聯儲偏愛的指標),將CPI數據作爲輸入項之一;且由於勞工統計局部分價格數據爲隔月採集,11月CPI也可能受到影響。

經濟學家普遍提醒,不應過度解讀單一數據點,這一點對於10月的任何報告而言尤爲重要。花旗集團經濟學家維羅妮卡·克拉克表示,“不要過分看重10月數據中任何異常之處,對其應持保留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