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藥發展現狀與未來展望

近年來,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經歷了快速的發展,國產創新藥獲批上市的比例逐漸增加,海外授權交易頻繁。然而,產業仍面臨原始創新能力不足和靶點同質化等問題。在2025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的“聚鏈·領航·增長”CPHI思享會——第五屆醫藥創新產業年會上,企业代表和行业专家就中国创新药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長进行了深入讨论。

中國藥科大學附屬上海高博腫瘤醫院副院長周俊強調,改善腫瘤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質量是長期需求,同時關注提高療效、減少毒性、提高耐受性和便捷性。齊魯製藥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應華指出,臨牀和臨牀前的轉化是新藥研發中的最大挑戰,她認爲不同公司間分享數據有助於提高臨牀轉化率和臨牀價值的確定性。

國產創新藥的全球佈局

復星醫藥全球研發中心副總裁李光輝對中國創新藥的未來持樂觀態度,認爲中國在腫瘤和非腫瘤領域都有巨大潛力。他提到中國有龐大的腫瘤患者羣體、監管層面的支持政策以及快速迭代的工程化能力。預測未來在覈酸藥物等技術平臺的推動下,國產藥物將在自免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領域取得更多突破。

阿斯利康戰略合作與投資發展部總監黃浩看好自免疾病領域,認爲可以將腫瘤免疫和自免看作一個硬幣的兩面,通過調整靶點或方向實現技術領域的轉換。他指出,MNC在產品管線的購買偏好方面並不相同,會根據自身管線的健全程度選擇購買早期技術或臨牀二期及以後的品種。

Biotech與Pharma的合作趨勢

黃浩認爲,隨着Biotech和Pharma間創新的代差逐漸被磨平,新一代的Biotech將越來越像歐美的Biotech,從事更高創新性、更大差異化、更高風險的研發工作。

恆瑞醫藥國際註冊負責人萬里在出海區域選擇上表示,美國、歐洲和亞洲是主要目標,因爲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與民衆對健康的需求和新藥投入相匹配。他強調,如果藥物能在歐美獲批,將有助於開拓其他新興國家市場。

專家觀點 內容
周俊 改善腫瘤患者生存和生活質量是長期需求,關注提高療效、減少毒性、提高耐受性和便捷性。
應華 臨牀和臨牀前的轉化是新藥研發中的最大挑戰,分享數據有助於提高臨牀轉化率和臨牀價值的確定性。
李光輝 中國在腫瘤和非腫瘤領域都有巨大潛力,監管層面的支持政策和快速迭代的工程化能力是優勢。
黃浩 看好自免疾病領域,MNC在產品管線的購買偏好方面並不相同,新一代的Biotech將從事更高創新性、更大差異化、更高風險的研發工作。
萬里 出海區域選擇上,美國、歐洲和亞洲是主要目標,藥物能在歐美獲批有助於開拓其他新興國家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