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XBNB獲悉,10月13日,海關總署副署長王軍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上介紹2025年前三季度進出口情況,並答記者問。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33.6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其中,出口19.95萬億元,增長7.1%;進口13.66萬億元,下降0.2%。9月當月,進出口4.04萬億元,增長8%。王軍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出口有效應對多方面的壓力和挑戰,保持了良好增長態勢,前三季度增速超過了7%,連續8個季度保持了增長。前三季度,我國對約8成的貿易伙伴出口實現增長。

王軍強調,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遭遇“逆風逆流”,多個國際組織指出,全球經濟前景面臨重大風險,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成爲制約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但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穩定,符合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我國是維護全球產供鏈穩定暢通的重要力量,國內存量和增量政策持續發力顯效,廣大外貿企業繼續以高質量供給適配國際市場需求,這些都將爲我國出口不斷注入新的動能。

原文如下:

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 介紹2025年前三季度進出口情況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 賈惠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進行經濟數據例行發佈。我們邀請到海關總署副署長王軍先生,請他爲大家介紹2025年前三季度進出口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先生。

現在,請王軍先生作介紹。

海關總署副署長 王軍:

謝謝主持人。各位記者朋友,上午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下面,首先由我向大家通報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情況,之後由我和我的同事一起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新成效。我國外貿在複雜的外部環境下頂壓前行,延續了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33.6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其中,出口19.95萬億元,增長7.1%;進口13.66萬億元,下降0.2%。9月當月,進出口4.04萬億元,增長8%。具體來看,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特點:

一是進出口增速逐季加快。今年一、二季度我國進出口分別增長1.3%和4.5%,三季度增長6%,已連續8個季度實現同比增長。

二是市場多元化持續推進。前三季度,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7.37萬億元,增長6.2%,佔進出口總值的51.7%,比重提升了1.1個百分點。對東盟、拉美、非洲、中亚等进出口分别增長9.6%、3.9%、19.5%和16.7%。對亞太經合組織(APEC)其他经济体进出口增長2%。

三是出口產品向新向優。前三季度,我國出口機電產品12.07萬億元,增長9.6%,佔出口總值的60.5%,提升了1.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仪器仪表等高技术產品分别增長8.1%、22.4%和15.2%;“新三樣”產品、铁道电力机车等绿色產品增速均达到两位数。

四是進口運行逐步回升。隨着內需潛力有效釋放,二季度進口同比增長0.3%,三季度增速進一步加快到4.7%。三季度,原油、金屬礦砂進口量同比分別增加4.9%和10.1%;計量檢測儀器、計算機及通信設備進口值分別增長9.3%和8.9%。

五是外貿主體積極活躍。前三季度,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數量達到70萬家,同比增加了5.2萬家。其中,民營企業61.3萬家,進出口19.16萬億元,增長7.8%;外商投資企業8萬家,進出口9.82萬億元,增長3.1%。

總的看,前三季度,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各地各部門攻堅克難、努力拼搏,廣大外貿企業積極應變、開拓創新,我國外貿韌性彰顯、結構優化,實現了量質齊升,成績來之不易。

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依然嚴峻複雜,外貿面臨的不確定性和困難增多,疊加去年基數較高等客觀因素,四季度穩定外貿發展仍然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海關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提高監管效能、築牢國門屏障,進一步促進貿易便利化、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助力高水平開放,爲全年外貿穩量提質作出海關貢獻。

賈惠麗:

好,感謝王軍先生介紹。現在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記者:

我們注意到,儘管面臨嚴峻複雜外部環境,前三季度進出口仍實現逆勢增長。能否分析下原因?我國外貿的韌性體現在哪些方面?謝謝。

王軍:

好,謝謝您的提問。今年以來,在複雜的外部環境下,我國貨物貿易頂住了壓力,實現了平穩增長,展現出較強的韌性,概括起來可以說有底氣、有朝氣、有銳氣。

有底氣,主要體現在外貿大盤穩。截至9月份,我國出口、進口已連續4個月同比雙增長。外貿大省挑大樑的作用持續發揮,前三季度,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山東5省市進出口合計增長5.2%,對全國進出口增長的貢獻超過8成。從國際數據看,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出口佔全球貨物貿易總值的比重爲11.8%,繼續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有朝氣,主要體現在增長動能新。隨着新質生產力不斷發展,重點產業提質升級,我國出口產品的結構不斷優化創新。我國製造的機器人應用場景更加豐富,不斷走俏國際市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工業機器人增長54.9%。風電出海跑出了“加速度”,出口風力發電機組及零件增長了23.9%。此外,我國出口的龍舟、木雕、剪紙等非遺產品加入了當代的潮流元素,“老手藝”煥發了新活力,在海外廣受歡迎。

有銳氣,主要體現在外貿主體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前三季度,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經營主體首次達到了70萬家,已超過去年全年的總量。中國海關貿易景氣調查最新結果顯示,出口企業信心指數連續5個月回升,進口企業也連續3個月在回升。憑藉着這股不懼逆風、敢於開拓的銳氣,我國外貿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國際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是全球166個國家和地區的前三大貿易伙伴,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4個。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盛行,這些都給我國外貿運行帶來了壓力。但是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超大規模的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體系的優勢突出,進出口保持韌性和活力,這些都將爲下一階段外貿穩定發展提供支撐。謝謝!

記者:

我想了解一下西部地區外貿發展情況,能否詳細介紹一下今年前三季度西部地區進出口情況?謝謝。

王軍:

好,感謝您對這個問題的關注。近年來,我國西部地區堅持以大開放促進大開發,逐漸從內陸腹地走向了開放前沿。2024年西部地區進出口首次突破4萬億元,佔我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達到了9.2%。今年前三季度,西部地區外貿發展保持強勁動能,進出口3.21萬億元,同比增長10.2%。歸結起來主要得益於三個方面:

一是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雙驅動。西部地區持續推動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前三季度家電、摩托車、傢俱等傳統製造業產品出口增速超過兩成;特色農產品通過精深加工大幅度提升附加值,咖啡液、鱘魚子醬等產品加速出海。同時,西部地區探索發展現代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技術產品出口超過4500億元,增長26.4%。

二是平臺建設和通道建設雙提速。近期,重慶國際鐵路港綜保區通過驗收,使西部地區擁有的綜合保稅區增加到了41個,對企業的吸引力、承載力進一步提升。同時,西部地區大力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等通道樞紐建設,一條條開放之路編織成網。前三季度,西部地區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進出口6115億元,增長19.3%,拉动西部地区外贸增長3.4個百分点。

三是外貿主體活力、實力雙增強。各類企業持續聚焦西部發展,民營、外資、國有進出口企業數量同步增加。前三季度,西部地區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數量達到了4.1萬家,增加11.8%。我國進出口規模前一百位的企業中,西部企業就佔到了1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家。

今年,我國首次召開中央周邊工作會議,西部地區開放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海關將加力支持西部地區發揮區位優勢,優化口岸佈局,提升通道能級,爲提高西部地區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做好服務。謝謝!

記者:

本月底,亞太經合組織第3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在韓國舉行,可否請您介紹一下今年前三季度對APEC其他經濟體的進出口情況,以及與主辦方韓國的貿易情況如何?謝謝。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 呂大良:

好的,謝謝這位媒體朋友的提問。我國與亞太經合組織(APEC)其他經濟體的經貿往來密切。剛纔王軍副署長也介紹到,前三季度我國對APEC其他經濟體進出口同比增長了2%,規模達到了19.41萬億元,這佔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7.8%。其中,我對其他經濟體進口、出口的高技術產品都超過了2萬億元,分別增長7.9%、12%,佔我同類產品進口、出口總值的比重都在6成以上。我對其他經濟體出口的日化用品增長了5.7%,進口體育用品增長了15.6%。

APEC是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平臺。當前亞太合作也面臨地緣政治、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挑戰,凝聚各方的共識,深化各領域的合作,有利於共同應對區域經濟挑戰,把亞太地區建設得更加繁榮。

關於中韓貿易的情況,前三季度,我對韓國進出口1.74萬億元,增長了2%。其中,對韓國出口7712.8億元,增長0.6%;自韓國進口9671.7億元,增長3.1%。從具體商品來看,機電產品、农产品进出口分别增長了6%、3.3%。

中韓是重要的近鄰和緊密的合作伙伴,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互嵌,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展格局。中國是韓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韓國是中國的第五大貿易伙伴,雙方應當進一步拓展經貿合作,共同維護國際自由貿易體系。

謝謝!

記者:

近年來,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較快。請問從今年前三季度來看,民營企業進出口有哪些特點、亮點?謝謝。

王軍:

好,謝謝您的提問。今年2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5月份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實施,有效激發了民營企業的活力。前三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19.16萬億元,同比增長了7.8%,其中出口、進口分別增長8.8%和5.9%。民營企業的特點和亮點,概括起來突出表現在3個方面:

一是穩定外貿的“主力軍”。截至今年三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已連續22個季度同比增長。特別是今年以來,面對外部複雜環境帶來的嚴峻挑戰,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持續領先,前三季度拉動我國外貿增長4.3個百分點,佔我國外貿總值的比重達到了57%,較去年同期提升了2個百分點,繼續保持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的地位。

二是開拓市場的“排頭兵”。前三季度,民營企業對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增速高於整體水平。在出口方面,對東盟、非洲、中亞等新興市場分別增長14%、27.3%和11.8%,對歐盟、日本等傳統市場的增速也都超過了整體水平。此外,民營企業積極主動對接海外客戶,首次對新西蘭出口新鮮蜜柚,對洪都拉斯出口小籠包,不斷拓展我國特色農產品和傳統食品的出口市場。

三是技術創新的“探路者”。民營企業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創新成果競相湧現,爲外貿發展提供了新動能。前三季度,民營企業出口高技術產品增長15.3%,佔我國同類商品出口總值的54.2%,提升了1.6個百分點。目前,我國接近8成的高端機牀、超過7成的鋰電池、接近6成的醫療器械都是由民營企業出口的。從超級巨輪到掌上終端,從工業設備到具身智能,民營企業都不缺席。

下一步,海關將持續深化通關改革、優化監管服務、強化政策引導,護航民營企業“揚帆出海”,助力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謝謝!

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隨着中美貿易摩擦帶來不確定性,有些商品例如聖誕節產品提前出口到美國,請問海關還關注到哪些提前出口的產品類型,對四季度出口增速會有何影響?第二個問題,請問海關如何看待10月14日中美對對方的船靠岸的收費,對中國進出口的影響?謝謝。

呂大良:

好的,您提到了兩個問題。關於第一個問題,今年以來,個別國家濫施關稅,衝擊了多邊貿易體制,擾亂全球貿易秩序,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和貿易節奏,也損害了廣大企業的利益,同時也使各國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的干擾,引發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中國始終堅定支持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暢通,爲世界經濟增長注入確定性和穩定性。至於具體商品的進出口情況,您可以在我們的網站上查詢有關的數據。

關於第二個問題,也就是船舶的港務費問題。此前有關部門已經多次作過回應,美方的措施是典型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行爲,具有明顯的歧視性色彩。中方的反制措施是必要的被動防禦行爲,既是維護中國產業和企業正當權益不得不採取的措施,也是維護國際航運和造船市場公平競爭環境的必要措施。希望美方能夠正視自身的錯誤,與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對話協商的正確軌道上來。謝謝!

記者:

跨境電商是近年來經濟領域的“熱詞”,已經成爲拉動外貿增長的新動能。能否介紹一下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最新情況?下一步海關還將會有哪些具體舉措來助力跨境電商的發展?謝謝。

呂大良:

謝謝您的提問。跨境電商始終是大家比較關注的。按照我國的跨境電子商務統計調查制度,跨境電商統計調查頻率是半年報和年報。這裏,我想先通報一下上半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的正式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3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0.3%,佔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6.3%,比去年同期提升了0.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09萬億元,增長11.6%;進口是2811.8億元,增長5.5%。

跨境電商作爲貿易的新業態,極大便利了國內外的消費者,從出口的主要商品看,主要是服飾鞋包及珠寶配飾、數碼產品及配件、家用辦公電器及配件,進口的商品主要是美妝及洗護用品、食品生鮮、醫藥保健品及醫療器具。我國“跨境電商+產業帶”發展成效明顯,主要消費市場與進口目的地也高度相關,出口貨物主要來自廣東、浙江、福建、江蘇及河南,進口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和山東。

關於跨境電商最新的進出口情況,目前還是初步的測算數據,供您參考。前三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約2.06萬億元,增長6.4%。其中,出口約1.63萬億元,增長6.6%;進口約4255.4億元,增長5.9%。

近年來,海關不斷深化改革,出臺一系列創新措施,助力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我們開展了“先查驗後裝運”試點,推廣跨境電商零售出口跨關區退貨,簡化企業出口申報手續,積極支持“跨境電商+中歐班列”等物流模式創新,提升了物流效率、節約了企業成本。我們還優化稅款支付模式,推出了稅款電子支付,跨境電商企业可以通过新一代税费电子支付系统在线完成缴税,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我们不断深化与跨境電商企业的关企协同共治,強化與企業的信息共享和數據對接,將海關的監管要求嵌入到企業的經營管理流程,實現了“順勢監管”。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針對性的政策宣講和業務培訓,及時協調解決企業通關中遇到的問題,繼續優化跨境電商的監管模式,進一步提升跨境電商企業通關的便利性和規範性,助力我國跨境電商持續高質量規範發展。謝謝!

記者:

剛剛介紹到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什麼?另外我們也關注到當前的國際經貿形勢非常複雜多變,後續的出口形勢又是怎樣的?請署長回答一下。

王軍:

謝謝,外貿出口大家都很關注。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出口有效應對多方面的壓力和挑戰,保持了良好增長態勢,前三季度增速超過了7%,連續8個季度保持了增長。初步分析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拉動因素。

一是我國的產業體系完備築牢了增長的基礎。我國產業規模大、工業門類全、配套能力強,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一環”。從全球貿易數據看,我國工業製品出口份額自2008年起就穩居全球首位,近年來佔比均接近兩成。從海關統計數據看,我國製造業出口已連續8年增長,今年前三季度繼續增長7.1%,其中專用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等行業的相關產品出口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二是創新水平的提升激發了增長潛能。隨着我國製造業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培育,新技術新產品競相湧現。前三季度,我國出口高技術產品3.75萬億元,增長了11.9%,對同期整體出口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成。其中,出口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增長25.5%。最近,我們出口了一座價值近150億元的液化天然氣生產平臺,年產能可以支撐一個千萬人口的城市居民生活用氣的需求。科技創新驅動品牌建設,近年來我國電動汽車、農業機械等出口中,自主品牌的佔比逐年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分別達到了59.5%和40.2%,較去年同期都有明顯的提升。

三是適配市場需求拓展了增長空間。越來越多的企業緊跟國際市場的需求變化,積極爲客戶提供個性化、定製化的解決方案。比如,我們的企業推出了隨心所“移”的分體式空調,室內、室外機都可以靈活安裝,這樣的產品適應了歐洲市場的建築和氣候特點,帶動了前三季度我國對歐洲出口空調增長了超過兩成。又比如,針對熱帶多雨地區,我們的企業研製了實時追蹤陽光軌跡的太陽能路燈,發電效率大幅度提升。前三季度,我國對約8成的貿易伙伴出口實現增長。

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遭遇“逆風逆流”,多個國際組織指出全球經濟前景面臨重大風險,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成爲制約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但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穩定符合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我國是維護全球產供鏈穩定暢通的重要力量,國內存量和增量政策持續發力顯效,廣大外貿企業繼續以高質量的供給適配國際市場的需求,這些都將爲我國出口不斷注入新的動能。謝謝!

記者:

我關注的是進口方面。剛剛公佈的數據可以看到,過去的三個季度進口的數據是在逐步回升,三季度回升幅度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整體來看依然是進口弱於出口。請問一下,海關總署分析主要原因是什麼?對於未來一段時間的進口海關總署有怎樣的預期?謝謝。

呂大良:

謝謝,剛纔王軍副署長介紹了出口的情況,我介紹一下進口的情況。我國是全球第二大貨物進口市場,中國的大市場也是世界的大機遇。前三季度,國際市場的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進口的增速和數據表現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從數量來看,我國進口的數量指數同比增加了0.6%。從月度走勢來看,截至9月份,進口已經連續4個月增長。受國內生產消費需求拉動,前三季度原油、金屬礦砂等進口量分別增加了2.6%、4.2%,食品菸酒、文化娛樂產品等進口值也分別增長了10.2%和9.4%。隨着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實現了“清零”,前三季度外商投資企業進口增長了1.1%。

看中國的進口,不僅要看市場的規模,更要看中國主動擴大進口的大國擔當。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與越來越多的貿易伙伴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機遇。前三季度,我國新增了135種農食產品的准入,涉及50個國家和地區。對同我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實施100%稅目產品零關稅,自這些國家的進口增長了9.7%。同時,我國正在積極推進通過商籤共同發展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落實對53個非洲建交國實施100%稅目產品零關稅举措。

下個月,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辦,進博會不僅是展示新品的平臺,更是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個“金色大門”。目前,來自全球各地的展品正在陸續啓運,據瞭解,家庭陪伴機器人等一系列的硬核科技產品將在進博會上首發首秀。海關將進一步優化通關便利措施,提升科技賦能、創新監管模式,助力更多全球企業共享中國的大市場。謝謝。

記者:

剛剛通過介紹,我們瞭解到,前三季度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外貿繼續保持良好的勢頭,請問這中間呈現出了哪些亮點?謝謝。

王軍:

謝謝您的提問。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對共建國家進出口17.37萬億元,增長了6.2%,高出同期我國整體進出口增速2.2個百分點。進口方面,我國大宗商品進口量中,來自共建國家的佔64.6%,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1.1個百分點。今年以來,海關總署與共建國家對口部門共簽署了100餘份合作文件,其中農食產品准入文件70餘份。我國農產品進口值中,來自共建國家的佔到了69.1%,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了3.1個百分點。出口方面,對共建國家出口電子信息產品增長16.6%、高端裝備增長37%、風力發電機組增長58%,出口紡織服裝、食品、傢俱、汽車等“衣食住行”商品均實現了增長。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爲國際社會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已成爲當今世界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高水平貿易暢通不斷開闢共建國家發展合作的新空間。爲了全面展示我國與共建國家外貿發展取得的成就,我們按年編制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指數。我們把2013年的基數定爲100。最新結果顯示,2024年該指數上升到了198,充分體現出我國與共建國家經貿合作的強勁勢頭和增長潛力。2024年,共建國家佔我國進出口的比重首次超過5成,今年前三季度進一步提升到了51.7%。

下一步,海關將繼續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爲指引,深化與共建國家海關合作,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推動我國與共建國家經貿合作再上新臺階。謝謝!

記者:

從貿易方式看,前三季度加工貿易的進出口數據是怎樣的?呈現什麼樣的發展趨勢?謝謝。

王軍:

好,謝謝。加工貿易是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貿易方式。2010年以來,我國加工貿易年度進出口規模保持在7萬億元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加工貿易進出口6.18萬億元,同比增長了6.9%,佔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18.4%,對進出口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3成。我國出口中6成的筆記本電腦、7成的遊戲機,都是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

這裏,我想重點介紹一下今年以來加工貿易幾個積極的變化。第一個是加工貿易繼續向高附加值環節延伸。前三季度,加工貿易出口中高技術產品的佔比達到了32.6%,同比提升了0.4個百分點,比重高出了整體水平。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深耕細分領域和技術創新成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第二個是加工貿易的梯度轉移成效顯著。中西部加工貿易進出口1.56萬億元,增長了11.9%,佔中西部外貿總值的25.7%,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了7.3個百分點。其中,平板顯示模組、電工器材、醫療儀器出口均實現了快速增長。第三個是加工貿易市場多元化水平提升。對共建“一帶一路”国家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長了13.9%,高於加工貿易整體增速7個百分點。

海關將繼續落實好支持加工貿易高質量發展若干舉措,持續創新監管模式,助力加工貿易向保稅維修、保稅租賃等“保稅+”新業態拓展,爲加工貿易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謝謝!

記者:

能否介紹一下前三季度我國和東盟的貿易情況?此外,下階段,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正式簽署後,将为中國和东盟的贸易带来哪些新机遇?謝謝。

呂大良:

好的,東盟是我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2021年中國、東盟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以來,雙方經貿合作更加密切,貿易規模連續跨越了5萬億元、6萬億元台阶,去年達到了6.99萬億元,也就是接近7萬億元。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對東盟的進出口總值5.5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9.6%,佔我國外貿總值的16.6%,東盟繼續保持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經貿關係持續深化。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豐富了雙方的消費選擇。東盟已經連續8年是我國農產品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自東盟進口的農產品增長了15.3%,佔我國農產品進口總值的19.1%,東盟是我國農產品進口的第二大來源地。其中,通過中老鐵路這條“黃金大通道”進入中國市場的水果增長了37.8%,國內消費者品嚐到的“熱帶風味”更快也更新鮮。同時,東盟也是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場,前三季度,我國對東盟出口的柑橘、萵筍等都實現了較快增長,東盟消費者也可以選擇更多的“中國味道”。

從企業角度看,支撐了雙方的產業合作。隨着我國與東盟以及東盟國家多雙邊自貿協定的全面生效,關稅減讓效應、貿易便利化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的融合持續加深,我國與東盟產業合作的空間不斷拓展。前三季度,我國對東盟出口的紡織機械、紡織原料分別增長了28.2%、13.4%,進口的服裝增長了9.3%;自東盟進口的橡膠增長40.7%,出口的輪胎等汽車零配件增長了19.8%。

從進出口商的角度看,雙方貿易通道更加順暢。我國與東盟山水相連,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深度對接,中老鐵路等一批標誌性項目相繼落成,雙方立體化互聯互通網絡更加完善,爲深化經貿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撐。從前三季度看,我國以陸路運輸方式對東盟進出口增長了21%,以水運、空運等進出口也都較快增長。

中國-東盟關係已經成爲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爲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刚才您也提到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已經全面完成,我們認爲這將爲雙邊經貿關係發展注入新的動能,爲區域和全球貿易注入更大的確定性。海關將不斷提高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推动中國-東盟雙邊的經貿合作不斷邁上新的臺階。謝謝!

記者:

通過王副署長的介紹,我們瞭解到,當傳統文化“牽手”中國製造,中國潮玩不斷爲我國外貿增添新的亮色。請問,今年以來,國潮“出海”情況如何?海關如何推出新的支持舉措?謝謝!

王軍:

謝謝,您問的這個問題可以說社會關注度非常高。我們高興地看到,近年來不少國貨“潮品”變成了全球“爆款”,受到海外消費者的青睞,成爲我國外貿出口的新亮點。前三季度,我國出口節日用品、玩偶、動物造型的玩具超過了500億元,銷往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其中就有許多屬於國貨“潮品”。

這些產品火遍全球,體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彰顯的是外貿企業的創造力、依託的是中國製造的硬實力。比如,上週是中秋佳節,國潮花燈和竹編小玉兔在海外圈粉無數。大家熟知的盲盒公仔、模型手辦等,融合了文化內涵和品牌價值,都是中國原創IP潮玩。我們的玩具企業藉助3D打印技術,將新品開發週期從15天壓縮到了3天,實現了從規模領跑到實力領先。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做好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服務企業創新發展,持續優化跨境貿易營商環境,落實好通關便利化措施,爲這些“熱銷品”高效、順暢地送達全球消費者提供保障。謝謝!

記者:

今年9月上合組織峯會在天津舉行。請問今年以來我國與上合組織國家的經貿情況如何?謝謝。

呂大良:

上合組織成立24年來,成員國共享機遇、共謀發展,可以說各領域合作都取得了豐碩成果。我国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的进出口已经从上合組織成立之初的约1000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3.65万億元。今年前三季度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對其他成員國進出口2.75万億元,同比增長2.4%,規模創了歷史同期的新高。

從數據看,隨着中歐班列加速發展、國際公路運輸線路延伸、航空貨運網絡的織密,這些互聯互通的成果都推動了上合組織貿易合作的加深。今年前三季度,我國以鐵路運輸方式對其他成員國進出口超過了3600億元,佔我國鐵路運輸進出口總值的7成;公路運輸、航空運輸進出口也分別增長了10.9%和37%。參與貿易的經營主體越來越多,人員往來也越來越便利。前三季度,我國對其他成員國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超過了19萬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約8500家。據瞭解,今年以來,前往浙江義烏採購創業的上合客商,就超過了10萬人次,同比增加超過1萬人次。

我國積極推進“上合朋友圈”農產品准入,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自其他成員國進口農產品743億元,增長6.1%,越來越多的上合特色農食產品跨越山水,走進了中國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同期,我對其他成員國出口農業機械、醫藥品、医疗器械分别增長51.9%、14.7%和13.4%,助力了相關國家產業的升級,以及增進了民生福祉。

上合組織成員國市場規模龐大、內生動力強勁,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提升。下一步,海關將認真落實天津峯會的成果,拓展與其他成員國在通關便利化、檢驗檢疫等領域的合作,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爲深化貿易投資合作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通關服務。謝謝!

本文編選自“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官網,FOREXBNB編輯:馮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