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十四五”改革發展成就顯著,全球市場地位提升
上交所“十四五”期間取得了顯著成就,已成爲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場、全球最大交易所債券市場、亞洲第二大ETF市場,期權交易量穩居全球同類產品前列。通過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全面註冊制等重大改革,上交所支持高科技企業發行上市和持續發展的制度體系基本成形,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育新質生產力。
滬市科技創新公司數量佔比從32%升至41%,市值佔比從27%升至32%,新上市公司中近7成爲科技創新企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和新能源等產業公司數量較“十三五”同比接近翻番,其中集成電路企业140家,生物醫藥企业224家,高端製造企業260家,新能源企業61家。
研發投入與市場功能
滬市公司研發投入從0.64萬億元升至1.07萬億元,增幅66%,佔全國企業研發投入規模的近4成。科創板公司累計形成專利12萬項,研發強度中位數12.6%,持續領跑A股各板塊。
“十四五”時期,滬市股票首發融資額較“十三五”增長16%。債券市場發行總規模31萬億元,較“十三五”增長42%。REITS市場首發上市及擴募分別達51單和4單,募集資金1405億元,市場佔比近7成。科技創新債券累計發行1.51萬億元,惠及超400家科創企業。中小微企業支持債券發行規模超197億元,爲1800餘家中小微企業提供支持。
市場格局與投資者保護
滬市公司分紅回報力度持續提升,累計宣告分紅金額7.32萬億元,較“十三五”增長51.2%,佔全市場分紅總額的7成以上。滬市公司單獨披露ESG相關報告的覆蓋率達57.7%,較2020年提升22個百分點。
專業機構持有滬市A股流通市值較“十三五”末增長47%,其中各類中長期資金持有市值增長55%。滬市跨境指數產品規模超3200億元,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上交所堅持監管“長牙帶刺”,作出紀律處分近800單,其中3成以上爲公開譴責等重型處分。推動多元常態化退市機制持續顯效,兩次退市制度改革平穩落地,各類退市合計93家。
上交所將緊緊圍繞新要求新任務,爲中國式現代化和金融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十四五”時期滬市科技創新公司變化 | 數量佔比 | 市值佔比 |
---|---|---|
科技創新公司數量佔比 | 從32%升至41% | - |
科技創新公司市值佔比 | - | 從27%升至32% |
“十四五”時期滬市研發投入增長 | 研發投入(萬億元) | 增幅 |
---|---|---|
滬市公司研發投入 | 從0.64萬億元升至1.07萬億元 | 66% |
“十四五”時期滬市股票首發融資額與債券市場發行總規模 | 股票首發融資額增長 | 債券市場發行總規模(萬億元) |
---|---|---|
股票首發融資額 | 較“十三五”增長16% | - |
債券市場發行總規模 | - | 31萬億元,較“十三五”增長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