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十四五”改革发展成就显著,全球市场地位提升
上交所“十四五”期间取得了显著成就,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全球最大交易所债券市场、亚洲第二大ETF市场,期权交易量稳居全球同类产品前列。通过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全面注册制等重大改革,上交所支持高科技企业发行上市和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基本成形,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新质生产力。
沪市科技创新公司数量占比从32%升至41%,市值占比从27%升至32%,新上市公司中近7成为科技创新企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新能源等产业公司数量较“十三五”同比接近翻番,其中集成电路企业140家,生物医药企业224家,高端制造企业260家,新能源企业61家。
研发投入与市场功能
沪市公司研发投入从0.64万亿元升至1.07万亿元,增幅66%,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规模的近4成。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专利12万项,研发强度中位数12.6%,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
“十四五”时期,沪市股票首发融资额较“十三五”增长16%。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31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42%。REITS市场首发上市及扩募分别达51单和4单,募集资金1405亿元,市场占比近7成。科技创新债券累计发行1.51万亿元,惠及超400家科创企业。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发行规模超197亿元,为180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支持。
市场格局与投资者保护
沪市公司分红回报力度持续提升,累计宣告分红金额7.32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51.2%,占全市场分红总额的7成以上。沪市公司单独披露ESG相关报告的覆盖率达57.7%,较2020年提升22个百分点。
专业机构持有沪市A股流通市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7%,其中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市值增长55%。沪市跨境指数产品规模超3200亿元,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上交所坚持监管“长牙带刺”,作出纪律处分近800单,其中3成以上为公开谴责等重型处分。推动多元常态化退市机制持续显效,两次退市制度改革平稳落地,各类退市合计93家。
上交所将紧紧围绕新要求新任务,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十四五”时期沪市科技创新公司变化 | 数量占比 | 市值占比 |
---|---|---|
科技创新公司数量占比 | 从32%升至41% | - |
科技创新公司市值占比 | - | 从27%升至32% |
“十四五”时期沪市研发投入增长 | 研发投入(万亿元) | 增幅 |
---|---|---|
沪市公司研发投入 | 从0.64万亿元升至1.07万亿元 | 66% |
“十四五”时期沪市股票首发融资额与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 | 股票首发融资额增长 | 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万亿元) |
---|---|---|
股票首发融资额 | 较“十三五”增长16% | - |
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 | - | 31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