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在外股數的概念與計算方法
概念:也稱爲流通股,是指公司已發行、目前由所有股東(包括一般公衆、機構投資人、公司內部人員等)持有的股份總數,不包括公司自己持有的庫藏股(回購股份)。
包含 | 不包含 |
一般投資人持股 | 庫藏股(公司已回購、未註銷的股份) |
內部人士持股(如董事、經理人) | |
機構投資人持股 |
計算公式:流通股=總髮行股數−庫藏股
➢舉個例子
假設一家公司的股本結構如下
•公司總髮行股份:1億股
•其中,公司回購的股份(庫藏股):1000萬股
那麼流通股 = 總髮行股份 - 庫藏股 = 1億 - 1000萬 = 9000萬股
流通在外股數的變動會帶來什麼影響?
流通在外股數會影響:
①市值 = 股價 × 流通股數
②每股收益(EPS) = 淨利潤 ÷ 流通股數
③每股淨資產 = 淨資產 ÷ 流通股數
(一)流通股數多 → 股本大、波動小
✔️ 股本大:通常代表公司整體規模較大,或至少市值較大。
✔️ 股價波動小:交易量多、持股分散,通常波動幅度較小,不容易被大單拉抬。
(二)流通股數少 → 股本小、波動大
✔️ 股本小:股數少通常代表股本小。
✔️ 股價波動大:籌碼集中、買賣少、容易被主力控盤,所以價格容易大起大落。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流通股的多少通常無法代表股票每日交易量的高低。雖然股數多有潛力支撐大交易量,但還要看市場關注度,有些“冷門大盤股”流通股數雖然多,但沒人關注,交易量還是很低;有些小型股反而因爲“題材炒作”,交易量很大,只是平時波動劇烈、風險高。
流通在外股數變動 | 可能帶來的影響 |
增加 | 稀釋EPS、稀釋持股比例、提升市值、可能利空 |
減少 | 提高EPS、提升股東價值、信號利多 |
即使一個公司淨利潤沒變,如果流通股數減少,那麼每股收益就會提高;投資者從中得到的“分蛋糕”也會更大。
➢舉例來說
假設有一家上市公司叫TechPro公司,目前的基本數據如下:
項目 | 數值 |
當前股價 | ¥20 |
總股本 | 1億股 |
其中公司回購持有 | 1,000萬股(即庫存股) |
實際流通在外股數 | 9,000萬股 |
淨利潤 | ¥1.8億元 |
我們來計算它的:
•市值 = 20 × 9000萬 = ¥18億元
•每股收益 = 1.8億元 ÷ 9000萬 = ¥2/股
現在,假設公司決定回購1000萬股,並註銷這些股份(即減少流通股)。
那麼新的流通在外股數變成 8000萬股,其他條件不變:
•市值變爲:20 × 8000萬 = ¥16億元
•每股收益變爲:1.8億 ÷ 8000萬 = ¥2.25/股
結論:雖然利潤沒變,但每股收益提高了,公司“看起來”更有價值,這可能對股價產生正面影響。